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89锶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23  浏览次数:508次

    作者:王怀全,王 坤,杨宁,刘晓,刘建    作者单位:255036 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放射科)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89锶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疗效。方法 对79例骨转移瘤患者静脉注射89锶4 mci。结果 经随访观察以前列腺癌骨转移瘤止痛效果最理想,有效率可达94.1%,其次乳腺癌为78.2%,肺癌为69.2%,总有效率为80.5%,部分病例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对症治疗即可恢复正常,对心、肝、肾功能几乎没有影响。结论 用89锶治疗转移性骨肿瘤,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转移性骨肿瘤;89锶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止痛

    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后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剧烈骨痛,功能障碍,可发生病理性骨折、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工作中的一大课题。笔者自2005年始应用89锶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并密切随访观察,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79例患者的治疗及疗效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骨转移瘤患者79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其中前列腺癌17例,乳腺癌23例,肺癌39例。男61例,女18例,年龄41~86岁。门诊患者16例,住院患者63例。

    1.2  疼痛分级  疼痛分为四级[1]:Ⅰ级无疼痛;Ⅱ级轻度疼痛,能耐受,睡眠不受干扰,不需服用止痛剂;Ⅲ级中度疼痛,正常生活和睡眠受干扰,要求服用止痛剂,阿司匹林口服用量每日650 mg,或可待因口服用量32 mg或哌替啶50 mg;Ⅳ级重度疼痛,生活和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哌替啶用量75 mg或吗啡用量10 mg。

    1.3  治疗方法  89锶由上海科兴药业提供。物理半衰期为50.6天,β射线最大能量为1.46 MeV,所有患者用量均为4 mci静脉注射,二次治疗间隔6个月,接受二次治疗者31例,接受三次治疗者1例,其余47例均为一次性治疗。接受治疗者必须进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血液检查结果正常;X线、SPECT等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

    2  结果

    2.1  止痛效果  根据患者主诉、客观记录患者的止痛效果,判断骨痛变化分为三级:Ⅰ级为完全缓解,所有部位的骨痛完全消失。Ⅱ级为部分缓解,至少有25%以上部位的骨痛消失;或者骨痛明显减轻,必要时服用少量的止痛药。Ⅲ级为基本无效,骨痛减轻不明显;或者无任何改善。本组病例治疗疗效情况见表1。

    从本组病例治疗后反应的情况来看,止痛的总表1  79例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疗效统计表有效率为80.5%,以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瘤止痛效果最理想,有效率可达94.1%,其次乳腺癌为78.2%,肺癌为69.2%。本组病例中2例前列腺癌、1例肺癌患者的骨转移瘤在89Sr治疗后3个月,SPECT显像检查显示,部分病灶放射性明显减低,部分病灶消失,疼痛完全缓解。进一步证实89Sr除有止痛效果外,还有一定的辐射治疗作用。

    2.2  止痛起效和维持时间  多数患者在给药4~5天后疼痛开始缓解;3例患者在给药后10天左右疼痛开始逐步缓解;8例在给药后7天左右出现反跳痛,除1例肌注度冷丁50 mg方可止痛外,其余病例应用常用止痛药即可缓解。止痛时间平均维持3~6个月。

    2.3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治疗后2~4周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本组病例白细胞、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明显者白细胞降至3.1×109/L,血小板降至7.6×109/L,应用生白片和(或)复方阿胶浆1个月后恢复正常。本组病例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本组一男性肺癌病例,第2腰椎确诊为转移瘤后,首先进行了放疗(放疗剂量为3 000 cGy),2.5个月后ECT检查,全身骨骼多发性放射性浓聚,又接受89Sr治疗,23天后发生截瘫,截瘫平面在第2腰椎,CT检查该腰椎无压缩性骨折,究其原因,是否与89Sr发生的韧致辐射有关;或者该段脊髓已经接受较大剂量的X线照射,再接受核素β射线照射,使得脊髓损伤进一步加重,导致截瘫的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引以为戒。

    3  讨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大约60%发生骨转移。对于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的疼痛的手段较多,如:化疗、放疗,镇痛剂、激素治疗,还可选择性地进行手术治疗等。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89Sr,是一种比较新的、重要的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手段。本组病例有效镇痛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总有效率达80.5%。

    89Sr治疗骨转移瘤的靶向性好,β射线的平均射程为8 mm,在骨内的射程仅为3 mm,几乎不含γ射线,通常认为尽管在骨转移瘤内的浓聚量较大,在治疗骨转移瘤的同时,对周围组织的破坏性较小。但是,值得研究的是在治疗工作过程中89Sr发生的韧致辐射[3],射线能量范围在50~440 keV,其物理特性类似γ射线。本组有一接受89Sr治疗后发生截瘫的病例,因此,在选择病例时应引以为戒。

    国外对89Sr注射液的研究起步较早,1942年Pecher即以大鼠为模型测定89Sr在骨骼、肌肉与肝脏组织中的生理分布与排泄方式。国内对89Sr的研究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89Sr注射液虽为全身用药,但能聚集在骨转移灶内具有活性成骨组织中,是一种副作用小,镇痛时间长,疗效比较可靠的内放射治疗剂[3]。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核医学诊断与治疗规范.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95.

2 张大平.89Sr韧致辐射显像评价骨转移89Sr治疗疗效.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6:345.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2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