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癌病误诊2例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4 浏览次数:634次
作者:闫云岗,陆西旬,吴荷祥 作者单位:长安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16
【关键词】 脑膜癌病;误诊;分析
1病例报告
例1:男,43岁,农民. 患者于200512出现头痛,为弥漫性疼痛,时轻时重,无发热、呕吐,诊断为“感冒”,对症治疗无效. 20051226住当地市医院内科,查CSF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2×106/L,蛋白0.9 g/L,葡萄糖1.62 mmol/L,氯化物110.4 mmol/L,颅脑MRI左侧基底节、双侧半卵圆区及双侧脑室前后角周围散在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缘模糊,考虑脑膜炎、多发性腔梗合并脱髓鞘疾病,治疗无效,并出现精神症状及癫痫发作. 于20060102转入我院. 查体:颈稍抵抗,双侧视乳头水肿,余未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双上肢、背部、左侧口角可见多个皮下结节,黄豆样大,质中等,活动度好,无压痛及触痛. 诊断为脑膜脑炎,脑囊虫病不除外. 颅脑MRI未见囊虫结节,皮下结节活检为皮脂腺囊肿,CSF、血清猪囊虫试验阴性. CSF压力350 mmH2O,无色透明,蛋白阴性,细胞数2×106/L,氯化物122 mmol/L,蛋白0.1 g/L,葡萄糖1.25 mmol/L,墨汁染色、抗酸杆菌阴性. 给予抗细菌、试验性抗结核及抗霉菌,并激素、脱水剂治疗,均未见效果. 第1次CSF细胞学可见一些异常细胞,占6%,特点为胞体大、胞膜有突起、胞质嗜碱性、可见核仁. 颅脑MRI增强扫描见脑膜多处不均匀强化,脑实质未见异常. 胸部CT、腹部B超未发现原发肿瘤病灶. 第2次CSF细胞学异常细胞20%,特点为胞体大、胞膜有突起、胞质嗜碱性、可见核仁(图1A). 诊断脑膜癌病. 于20060119因脑疝死亡.
例2:女,66岁,工人. 于200703出现头痛,以额颞部疼痛剧烈,无发热、恶心、呕吐及肢体活动障碍、抽搐. 颈椎CT:C5~6椎间盘中央型突出,颅脑CT未见异常,按颈椎病对症治疗,头痛加重. 于0523/0616住某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偏头痛”,无缓解. 0621诊断病毒性脑炎,头痛继续加重,出现恶心呕吐,癫痫大发作. 于20070710入我院. 查体:颈稍强,双侧巴氏征阳性,视乳头苍白. CSF压力230 mmH2O,两次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异常,未检到抗酸杆菌、细菌、隐球菌,4次CSF细胞学检查均找到异常细胞,胞体大、细胞嗜碱性、可见多核细胞,核大,核染色质粗,核仁明显(图1B). 胸部CT发现左肺软组织块影. 颅脑MRI强化扫描枕叶、小脑幕等处脑膜不均匀强化,脑实质未见肿瘤病灶. 诊断肺部恶性肿瘤并脑膜转移.A: 例1,胞体大、胞膜有突起、胞质嗜碱性、可见核仁; B: 例2,胞体大、细胞嗜碱性、可见多核细胞,核大,核染色质粗,核仁明显.图1脑脊液异常细胞
2讨论
脑膜癌病是恶性肿瘤神经系统转移的一种特殊类型. 脑膜癌病原发病西方文献报道以肺腺癌占第1 位,日本以胃癌占第1 位,其次为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胰腺癌、白血病等引起[1]. 临床诊断一般较困难,以往多经尸检才能确诊,极易误诊为脑膜炎,CSF细胞学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可发现肿瘤细胞. 治疗方面的报道较少,主要目标是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预后不佳.
【参考文献】 [1]尹淑杰. 脑膜癌病的临床观察[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