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小剂量胺碘酮治疗中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5-11 浏览次数:426次
作者:和大波,郭增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大波);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郭增平)
【关键词】 超小剂量,胺碘酮,中老年人,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amiodarone,AD)治疗中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曾有大剂量长期使用而出现许多不良反应的报道,使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小剂量AD(一般100~200 mg/d)在防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改善临床预后方面的有益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因此,我们对50 mg/d超小剂量长期维持治疗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5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服满负荷量前不能耐受AD者或无效者剔除之后,6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A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58±6)岁。B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57±7)岁。心律失常情况:A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6例,频发多源室性早搏(室早)18例,连发室早10例;B组短阵室速5例,频发多源室早20例,连发室早9例。病因:A组心肌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9例,肺心病7例,心肌炎1例,原因未明4例;B组心肌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冠心病9例,肺心病8例,心肌炎1例,原因未明3例。所有患者均经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Holter)确诊。治疗前常规做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X线胸片、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排除以下情况:(1)碘过敏;(2)甲状腺功能障碍;(3)心动过缓;(4)房室传导阻滞;(5)长QT综合征(QT间期>0.44 s)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患者均接受相应病因的常规治疗,并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2],予口服AD(杭州赛诺非盛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200 mg/片)治疗。具体方案:AD 200 mg/次,3次/d,依据情况5~7 d后减为200 mg/次,2次/d,再5~7 d后减为200 mg/次,1次/d,维持至心律失常控制,之后缓慢减量至50 mg/d超小剂量(A组)和100 mg/d小剂量(B组)长期维持治疗2~3年。对复发患者,缓慢增加剂量直至心律失常控制维持,而不再使用负荷量法。
1.2.2 观察指标:2组均随访始终,严重者住院治疗并心电监护,治疗2周后复查心电图和Holter,1个月后复查心电图、甲状腺功能和肝功能。以后每个月复查心电图,每3个月复查血象、甲状腺功能和肝功能,每半年复查Holter、胸片。
1.3 疗效判定:心律失常治疗后以无持续性室速、短阵室速减少>90%、室早减少>80%、无多源性室早和R on T现象为有效,达不到以上标准者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A组:0.5~1.0年内复发5例,平均复发时间(8.6±1.2)个月,复发率为14.7%(5/34)。其中2例加量至100 mg/d、另3例加量至150 mg/d后控制;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长期有效率为79.4%(27/34);B组:1~2年内复发3例,平均复发时间(17.6±1.2)个月,复发率为8.8%(3/34)。2例加量至150 mg/d、另1例加量至200 mg/d后控制,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长期有效率为76.5%(26/34)。2组长期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A组:1年后查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1例,1.5年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5次/min)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9%(2/34);B组:半年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2例,1年后出现肝功能轻度损害1例,1.5年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5次/min)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4.7%(5/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2组7例患者在停药后均恢复正常,2组均未见肺毒性、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AD口服吸收迟缓,峰值(5.2±0.6)h,长期服药t1/2为(19±9)d,生物利用率为31%~65%,具有高度脂溶性,在心肌细胞中的浓度10~50倍于血液浓度[3],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还能对心脏有全面保护作用,特别适合心力衰竭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4],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5]。但常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6],与累积剂量有关。
因为AD在体内清除的个体差异很大,加之中老年人肾功能相对减退,所以,治疗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用药个体化原则,在密切随访下将其用量调整到最小维持量,以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不良反应来看,A组为5.9%,B组为14.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超小剂量AD对全身的不良反应少;从长期有效率来看,A组为79.4%,B组为76.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组剂量虽小,但同样有效;从复发率来看,A组14.7%,B组为8.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复发率高的原因是A组少数患者剂量偏小,长期维持剂量不足所致,增加剂量同样有效。
综上所述,AD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又有直接扩张冠状动脉、对心脏有全面保护作用。超小剂量使用同样有效,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适合中老年人长期使用。因样本较少,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简俊会.胺碘酮的临床应用.河北医药,2007,29:740741.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专题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323335.
3 汪芳,李一石.胺碘酮的临床药理及其应用进展.中国医刊,2006,41:2831.
4 童辉,丁玲新.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宽QRS波心动过速36例.四川医学,2007,28:732733.
5 亓丕水.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65例疗效观察.中国伤残医学,2008,16:1516.
6 王洪林,王彩霞,王勇.胺碘酮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中级医刊,1998,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