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肿瘤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
发表时间:2009-06-08 浏览次数:1534次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 广州 510060;2.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63;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生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则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科学研究组织架构创新、科技管理部门观念与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体制创新 激励机制 组织架构 科研管理
科技创新对学科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本文试图通过中山大学肿瘤学科发展,探讨科技运行模式创新、科技组织架构创新、科技激励机制创新、科技管理观念与职能创新等对临床肿瘤学科发展的作用。
1 以课题制——突破科技运行模式
科技体制创新是我国当前科技界的迫切任务,对于临床学科来说其科技体制创新尤具难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技运行模式越来越制约学科建设的步伐,反映在科学研究上是“吃大锅饭”、长期低水平重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虽然经过几代医务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到1997年为止,科研人员年人均科研经费仅有0.3~0.5万元,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寥寥无几。
如何迅速扭转上述局面,科技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1998年初中心制定了科研体制创新办法,率先在全国卫生系统中进行课题制运作,课题负责人享有充分的权力,实验室面积根据科研经费予以配置,组建了包括公共设施区、实验操作区等区域。课题制突破了专业的制约,进行人力、财力、物力等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打破了以往平均主义的僵局。
科技创新,使学术队伍的科技意识及科研能力大大地增强,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和跨学科综合科研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取得高级别的科研成果奖励增多,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近5年来,承担部省级以上课题112项,总经费4 000多万元。在包括《Nature Genetics》杂志的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著68篇,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成果奖10项。
2 高度融合——改变科技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决定组织效益,科研组织也同样[1]。以肿瘤学科为例,全国主要有两种:单纯医院和院所并列型。对于院所并列的肿瘤学科来说,由于组织架构的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脱节、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互不理睬的弊端,而且大多数医院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是不够重视就是力不从心。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则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正是基于上述的认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将原来院所并列的架构进行了创新,将原来独立核算的肿瘤研究所和肿瘤医院实施全方位融合,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了“注重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紧密结合,增强创新意识,突出团队精神”的中心思想。这一创新稳定了基础研究队伍,初步解决了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脱节的问题,专职研究人员在研究中有针对性地与临床结合,基础与临床互补,如开展了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基因治疗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提高肿瘤综合治疗效果的研究,如时辰化疗、耐药试验等。同时,科技组织架构的创新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如放疗科自行设计的低熔点铅挡块、头颅固定器、机房辐射报警仪、放射治疗机数字式计时器等,对保护大脑等组织,提高放射部位准确性,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鼻咽癌的放射治疗技术进行了改进,如用中心照射等技术,使放疗剂量更合理,提高了治疗质量,已在全省各地推广使用。据统计鼻咽癌等肿瘤的治疗10年生存率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 符合现实——才能达到真正激励效果
科研需要激励,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在临床学科中科研人员的需求一般处于第三层次以上,这就要求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必须考虑政策的起点,充分体现科研活动的价值、科研人员归属及尊重的需要。只要达到真正的激励效果,也是激励机制的创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制订的激励措施,除了高强度奖励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课题组将获得50万元的奖励、影响因子大于20的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作者给予15万元重奖,如科研人员的科研业绩与聘任和住房分配等挂钩外,将奖励获得者在每年的科技活动月的总结大会上由学校和中心领导亲自予以颁奖,在中心网页和中心简报、宣传栏及学校校报上宣传,提高获奖人员的知名度;同时将获奖人员推荐到全国相关专科学会中担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使获奖人员不但得到物质上的满足,而且得到精神上的鼓励。
科技创新促进了学科队伍建设。近年来每年拨出专款50万元以上,有计划地选派5~10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外进修学习。同时创造良好环境,吸引了一批学有所成、勇于开拓、促进学科建设增长点的中青年出国留学人员。目前中青年学术骨干已成为学科科学研究中坚力量,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重大项目,增强了学科的竞争力。
4 管理职能——体现管理前瞻性和超前性
管理是保证组织有效地运行的必要条件。科研管理部门摆脱以前只满足于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按时递交有关报表,而是积极面对挑战,更新观念,转换职能,抓好全局性、长远性的科学研究,体现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超前性。如开展学科的战略研讨,组织跨学科跨单位的科技团队,围绕本单位发展中的热点及难点做好领导的参谋等。
通过科技创新,我们建立了以梯队建设为基础、支撑条件为架构、重点项目为龙头的良好的运行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肿瘤学科1999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2年1月又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1月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成为国内首家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挂靠单位,是全国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的示范单位;2002年1月被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行列(肿瘤相关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1月通过验收);广东省鼻咽癌诊治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1月通过验收,2005年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
科技创新提高了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目前在读博士生100名、硕士生243名,在站博士后12名。2000年以来共有68名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130名硕士生获得硕士学位、23名博士后出站,他们已成为一支创新能力强、学术思想活跃的科研主力军。
科技创新促进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科在本领域的知名度。目前我中心与国际上多所知名科研机构和院校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乔治城大学Lambodi癌症中心、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哈佛Danna Faber癌症中心、法国WHO癌症研究机构(IARC)、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医院、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2003年与美国排名第一的MD Anderson癌症中心结成姐妹医院,与美国南加州大学被誉为“基因治疗之父”的French Anderson建立基因治疗合作实验室,2004年与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建立免疫治疗合作实验室。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使科研人员能不断掌握研究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
【参考文献】 [1] 杨明刚主编.实用管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2] 马斯洛. 人格与动机[M].许金声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