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癌症患者综合干预后的生存分析
发表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938次
作者:裴道灵,姜明霞,赵加奎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武夷地段医院,上海 200050 【摘要】 [目的]了解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对癌症病例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从社区内确诊的482例新发癌症病例中随机抽取176例作为干预组,其余306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在随访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而对照组仅随访。[结果] 干预组1年生存率为81.16%,平均存活时间为35个月;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61.27%,平均存活时间为26个月。经Log-Rank检验,两组之间生存函数差异有显著性(χ2=22.150,P<0.001)。Cox回归分析表明确诊年龄、组别和肿瘤分期是影响肿瘤病例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社区开展综合干预对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肿瘤患者
1972~2002年上海市癌症发病率从214.9/10万上升为344.3/10万,年均增长率为1.58‰,每年新发病例近4万人,死亡2.7万人,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后的一大死亡原因,是30~60岁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疾病三级预防的最前沿,在社区内开展癌症的康复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社区干预对癌症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我们对上海市某街道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的部分癌症新发病例进行了随访干预并作生存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市某街道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癌症新发病例。
从社区内确诊的482例新发癌症病例中随机抽取241例,并根据病例的实际情况确定176例作为干预组(36.5%),其余306例病例作为对照组(63.5%)。干预组研究对象在随访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而对照组仅随访。两组资料见表1。干预组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65.25±14.12岁,对照组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67.69±14.30岁,差异无显著性(t=1.811,P=0.071);干预组调查对象全部为汉族,对照组仅有1人为少数民族,其它为汉族(P=0.999);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以胃癌、结肠癌、肝癌、肺癌和乳腺癌为主,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23.063,P=0.233)。
1.2 研究方法
自癌症确诊之日起,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开始对研究对象实施定期随访,每季度至少1次,截至2006年9月30日止,随访时间最短15个月,最长33个月。
1.3 干预措施
1.3.1 综合治疗和疼痛控制
建立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掌握社区癌症病例卫生服务需求信息;设立癌症康复门诊,对病例实施专科医师所制定的综合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强化合理膳食,增加适宜的营养素,改善病例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状况;加强癌症病例缓和医疗技术内涵与应用,包括止痛及各种临床症状改善;对于晚期癌症病例实施疼痛控制管理,减轻患者痛苦。
1.3.2 心理咨询与心理护理
设立专家门诊免费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在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对病例提供健康咨询和心理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对部分护士进行培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3.3 家庭干预与社会回归
创造有利于开展癌症康复及临终关怀的教育和社会环境;通过对病例家属的教育,加强家属与患者间的相互理解,帮助患者建立新的生活规律,树立生活的信心,并且通过在社区建立“癌症康复小组”等活动,协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
1.3.4 临终关怀
针对晚期癌症病例,医院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同时把疼痛控制作为重点,努力减轻患者的痛苦。
1.4 资料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录入时进行逻辑校验,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录入完成后,抽取10%的研究对象进行复查,确保数据的质量。
2 结 果
2.1 干预组和对照组生存状况分析
482例癌症病例的生存资料经Kaplan-Meier分析,1年生存率为68.53%(标准误0.0212),平均生存时间为29个月。干预组1年生存率为81.16%(标准误0.0296),平均存活时间为35个月;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61.27%(标准误为0.0279),平均存活时间为26个月。经Log-Rank检验,两组之间生存函数差异有显著性(χ2=22.150,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见图1。
2.2 不同分期癌症患者生存状况分析
0期病例因人数太少,仅有4例,与Ⅰ期病例合并分析,结果表明早期病例生存时间较长,1年生存率较高,Log-Rank检验不同临床分期癌症患者生存函数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6.510,P=0.002)。见表2。
2.3 Cox回归分析
对调查对象的性别、确诊年龄、组别、民族、肿瘤类型、生存时间、肿瘤分期、删失等因素分别赋值,进行Cox回归分析。
以生存时间为应变量,性别、民族、确诊年龄、肿瘤类型、组别、临床分期为自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均为确诊年龄、组别和临床分期。见表3。
3 讨 论
吴继萍等[2]研究证实癌症病例在确诊以后,除了要忍受生理的痛苦外,往往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对生活丧失信心,脱离社会,加剧疾病的发展。本次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案是多种干预措施的综合,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护理、家庭干预和社会回归,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Cox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干预措施对延长癌症病例的生存时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倡导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致的。 影响癌症病例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确诊年龄和临床分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确诊年龄越大,生存时间越短;确诊时的临床分期越早,生存时间越长。早期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7个月,比Ⅳ期癌症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长10个月;0期和Ⅰ期癌症病例的1年生存率为81.25%,Ⅳ期癌症病例的1年生存率仅有61.90%,两者相差19.35%。
研究结果表明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能够为癌症病例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是肿瘤防治的保护性因素。由于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患者的信息有限,未能对更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此,建立更完善的Cox比例风险模型,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1] 鲍萍萍, 王春芳, 郑莹, 等. 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人现患报告[J]. 中国肿瘤, 2005, 14(8):496-498.
[2] 吴继萍, 杨晓红. 肿瘤病人的心理康复[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 9(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