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经食道心房调搏1095例病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2-05-08  浏览次数:488次

  作者:王昌育,辛渭川,廖菽丹  作者单位:西安市中心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关键词】 心房调搏,食道,病因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科1997年4月至2006年1月门诊或住院患者怀疑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共计1 095例(女616例,男479例),其中女性年龄8岁~69岁,平均年龄33.5岁;男性年龄13岁~74岁,平均年龄35.9岁。

  1.2 方法 设备:苏州远东电子仪器厂生产的XDZ2心脏电生理诊疗仪,国产双极电极导管,附有示波器及除颤器;操作方法: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与感觉,消除患者顾虑;停用会影响结果的药物>72 h;询问病史并行有关检查。检查设备是否良好。记录全套(12导联)常规心电图。将液体石蜡润滑之电极导管经鼻缓慢插入食道。深度30 cm~40 cm,以示波器食道导联显示最大 P波为最佳深度。逐步增加刺激电压,直到刺激能稳定夺获心房,即达阈电位。在阈电位上再加5 V作为调搏刺激电压,大多在20 V~30 V之间。用Ⅱ导联及V2导联分别记录调搏时的心电图变化。调搏完毕,撤除导管和心电监护,作导管消毒和清洁工作。测量分析调搏记录;调搏方法:非程控刺激法:S1S1。我们采取分级递增法:从比自身心率快10次/min~15次/min。开始刺激每级递增20次~30次。每次刺激8次或定时30 s,间隔1 min~2 min,用于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房室或旁道不应期测定房室结双径路和旁道检查。程控前刺激法:S2刺激我们采取S1S2刺激法,设定好“窗口”后S1S2略短于S1S1间期开始并以10 ms步长逐次递减刺激(反扫)至诱发PSVT或QRS波脱落,用以测定房室结双径路和旁道检查。

  1.3 判断标准[1] 房室结双径路:符合下列之一者。当S1S2缩短10 ms时,S2R跳跃式延长>60 ms以上,出现S2R曲线不连续;S2R跳跃式延长的文氏周期;二种PR间期。

  1.3.1 可疑预激 隐性预激或隐匿性预激。

  1.3.2 可疑Kent束预激 预激不典型,但随S1S1或S1S2间期缩短,可使预激波增大,QRS波增宽。

  1.3.3 可疑James束预激 心电图正常,PR间期0.11 s或0.10 s心房起搏时SR不随起搏频率增加而延长。SR<0.16 s,刺激频率>200次/min,仍保持1∶1房室传导。

  1.3.4 隐性预激 普通心电图无“Δ”波,PR间期,QRS间期均正常,心房刺激随着S1S1、S1S2间期缩短,出现典型“Δ”波,QRS波增宽。

  1.3.5 隐匿性预激 普通心电图和心房刺激时均不出现预激波。当TEAP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RP′110 ms(食道心电图上测量),心房标测显示旁道在左侧者,PVE领先于PAM或PV1,旁道在右侧者PAM或PV1领先于PVE。

  2 结果

  见表1。

  表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原因(略)

  其中检出的三径路患者有10例,占TEAP阳性的1.6%,隐匿性旁路加双径路患者有26例,占TEAP阳性的4.1 %。

  3 讨论

  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是一种有用的非创伤性诊断心律失常的方法[2]。由于此项技术具有无创性,设备要求简单,安全可靠,易于操作,实用性强,患者经济负担轻,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经与心脏内电生理学检查证实:经TEAP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类型的诊断率达到58.1%,在我们经TEAP检查1 095例中,其中TEAP阳性者635例,占58.0%,与文献统计的数据相似[3,4]。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以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中女性较多,这可能与被检者女性偏多有关,其余三型均以男性为多。隐匿性旁道以左侧旁道为主约占98.7%,右侧旁道约占1.3%。双径路患者以慢—快型为主占90%以上,且慢—快型者多见于双径路合并隐匿性传导的患者[5,6]。在怀疑的1 095例患者经TEAP证实有器质性病变者为635例,其阳性率为58.0%,其阳性率低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临床筛选不严格。由于生活节律的加快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致使许多植物神经紊乱的功能性患者混于其中;食道电极植入部位有关。由于采取的是盲标且只是一根电极,这就与操作者的手法,电极所在的部位有关;食道调搏对窦房折返房内折返及心房自律性增高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率低;TEAP阴性患者并不能完全排除房室折返性旁路及旁路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黄振文,崔天祥.实用临床心脏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07109.

  [2] Katz A s Guetta v, Ovsyshcher IA Transesophageal electrocardiography using a temporary pacing bullontripped electrode in acute care[J]. Ann Emerg Med,1991,20:961.

  [3] 陈明哲,胡旭东.介入性心脏病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8:338.

  [4] 陈灏珠.心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04.

  [5] 石毓澎,陈新,周余台.心脏电生理学进展[M].北京: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1994:239260.

  [6] Wellens HJJ,Brygada P. Mechanisms of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J].Am J Cardiol,1998,62:1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