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胺碘酮转复器质性心脏病心房颤动34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5-08  浏览次数:439次

  作者:梁天明  作者单位:永济市人民医院,山西 永济 034500

  【关键词】 胺碘酮,器质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用胺碘酮对器质性心脏病近期内(<1年)发生的房颤34 例进行药物复律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5月—2007年5月收住的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患者34 例,男24 例,女10 例,年龄29~70 岁,其中冠心病14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 例,风湿性心脏病3 例,扩张性心脏病5 例,甲亢性心脏病2 例,病毒性心肌炎2 例。心电图检查均证实为房颤。房颤持续最短时间3 d,最长10个月。所有病例均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外心房内血栓形成,同时注意肝、肾功能。

  1.2 给药方法

  首先治疗原发病,祛除诱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心功能纠正为Ⅰ~Ⅱ级。单独服用胺碘酮进行复律治疗。胺碘酮起始治疗剂量每次0.2 g,每日3次,7 d后改为每次0.2 g,每日2次,继续7 d或者一旦复律改为每次0.2 g,每日1次,继续观察,4周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方法

  用药过程中开始每天进行心电图检查1次;1周后改为每3 d检查1次;2周后改为每7 d检查1次,注意观察心率、心律、QT间期变化。治疗中定期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X线胸片检查。适时用裂隙灯检查角膜有无色素沉着。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1周内复转为窦性心律;有效:用药2~4周内复转为窦性心律;无效:用药4周仍未复转为窦性心律或因故停药。

  2 结 果

  2.1 治疗结果(见表1)表1 治疗结果

  2.2 不良反应

  本组6 例(17.6%)患者发生不良反应。3 例患者用药第2周出现QT间期明显延长,达0.42~0.50 s(原均≤0.40 s),经严密观察,继续用药,QT间期无改变。2 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其中1 例最慢心率45次/min而停药;另1 例24 h心率均大于50次/min,继续用药,未出现不适。1 例患者血压由118/80 mm Hg(1 mm Hg=0.133 kPa)降低为90/60 mm Hg,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现房室传导阻滞及新的心律失常,亦未发现胺碘酮引起的过敏反应。

  3 讨 论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多种疾病(包括心脏疾病及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部分持续性房颤治疗干预后能恢复窦性心律。由于首先房颤造成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尤其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心排血量骤降,促使心功能恶化;其次房颤增加卒中的危险;第三,房颤增加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故有房颤复律指征者进行复律治疗是必要的。直流电转复心律常作为一线治疗措施。近年来又开展了导管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预防房颤、外科手术治疗、植入型心房除颤器等,但对于基层医院药物复律仍为主要治疗手段。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通过阻滞钾通道而明显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及浦肯野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降低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减慢浦肯野纤维、房室结及旁路的传导速度,且具有交感神经调节作用,因而在有效转复房颤方面具有优越的药物电生理特性。又基于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副作用小,疗效可靠,因此广泛用于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

  我们体会具备下列条件的房颤患者,应用胺碘酮复律是有效和安全的。有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已扩大、左心室EF降低、心功能不全者;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心房内径小于50 mm、心房内无血栓、无左心室肥厚(同心的或偏心的,有可能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者;心功能Ⅰ~Ⅱ级;急性左心衰好转后3个月以上者;房颤病程少于1年者;排除甲状腺、肝肾功能异常者。为了提高胺碘酮复律的有效率,减少或避免诸多不良反应,严格的病例选择是必要的。在用药期间,严密检测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QT间期变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立即停药,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等新的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明显或出现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致死性心衰;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出现过敏反应;严重甲状腺功能异常;角膜出现微粒沉着。凡复律者都应想到是否有病窦综合征。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