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734次
为了探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选择 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86例患者的204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86例患者(204颗患牙),男103例(117 颗患牙),女83例(87颗患牙),年龄22~75岁;根据病因将患牙分为三组,第1组原发性牙髓根尖周病继发牙周病65颗(31.86%),第2组原发性牙周病继发牙髓病98颗(48.04%),第 3颗牙髓病与牙周病并存41颗(20.10%)。在疾病治疗之前对患牙进行X线片检查,并检查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和牙髓活力等。 1.2 临床表现和病因分析:①65颗原发性牙髓根尖周病继发牙周病中,龋病46颗,颌面磨损19颗;牙龈反复肿胀51颗,出现经久不愈的窦道14颗;均无明显的牙龈萎缩;19颗松动Ⅱ°,均存在狭窄的牙周袋;47颗牙髓无活力,18颗牙髓有活力,活力迟钝;有49颗X线表现为根尖区漏斗状阴影,从根尖区至牙槽嵴顶逐渐变窄。②原发性牙周病继发牙髓病98颗,均存在程度不等的龈下菌斑、牙石;69颗出现自发痛、激发痛病史;91颗牙髓有活力或活力迟钝,7颗牙髓无活力;牙齿Ⅰ°~Ⅱ°松动者88 颗,均有牙龈萎缩,且存在深而宽的牙周袋,牙周附着丧失量> 5 mm;X线表现为牙槽嵴顶呈范围宽的透射区,至根尖逐渐变窄。③牙髓病与牙周病并存41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发性牙痛、牙周袋深、牙齿松动等;X线表现为根尖区片状阴影且牙槽大部吸收。 1.3 治疗方法:第1组的治疗顺序是:清除髓腔内的感染的牙髓—清除牙周袋内的感染—完善根管充填。第2组患者先进行根管治疗,再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并调 以解除咬合创伤。第3组患者首先进行完善的牙髓治疗,再处理牙周病变,阻断病变的恶性循环。 1.4 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无叩痛,无窦道,原发于牙髓者,根尖片示根尖区阴影消失或基本消失,骨质密度恢复正常,原发于牙周者根尖片示牙槽骨骨质密度正常,牙槽骨高度不降低,无牙周袋或牙周袋基本消失,X线片示病变已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无临床症状,牙周袋变浅,牙齿松动度和咀嚼功能得到改善,X线片显示原有病变缩小或未扩大。无效:尚有自觉症状,存在叩痛,探诊出血,牙齿松动度无变化甚至加重,牙周袋深度无变化甚至加深,X线片显示根周牙槽骨未修复甚至吸收增加,或患牙被迫拔除。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86例204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经过治疗后1年随访,总有效率为84.80%,结果见表1。其中牙髓根尖周病引起牙周病变有效率为84.61%,牙周病变引起牙髓病变有效率为 87.75%,牙周病变与牙髓病变共存有效率为78.05%。详见表1。
3 讨论
牙周炎和牙髓炎是口腔科常见病,牙周组织和牙髓组织在解剖上相通,可相互感染[2]。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分为三种类型: ①牙髓病引起牙周病:若牙髓多已坏死,应先行根管治疗;对病程久的患者,应行牙周治疗;预后较好,根尖病变和牙周病变常能愈合。②牙周病引起牙髓病:严重者直接拔牙止痛,牙髓活力尚存者先行牙周治疗,牙髓活力迟钝者进行牙周和牙髓治疗。③ 牙周病和牙髓病共存:应同时彻底进行牙髓、牙周治疗,较单纯牙周治疗更有利于牙周组织的修复[3]。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应尽量找出原发病因,积极地处理牙周、牙髓两方面的病变,彻底消除感染源。本研究表明,根据不同的病变采取相应治疗方法,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4 参考文献
[1] 曹采方.牙周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9.
[2] Kerekes K,Olsen I.Similarities in the microfloras of root canals and deep periodontal pockets[J].Endod Dent Traumatol,1990,6(1):1.
[3] 时咏梅,邱 伟,马卫东,等.根管治疗术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5):304.
[收稿日期:2013-11-16 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