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材料修复髓室底穿孔的临床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2-12-10 浏览次数:752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李满园 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口腔科
陶波 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口腔科
髓室底穿孔是根管治疗过程较为常见的问题,多发生在磨牙根分叉或者根管各段。可能是由医源性因素或者严重龋坏或者病理性吸收造成。它导致髓腔与牙周膜间隙之间形成交通,极易引起牙槽骨吸收等牙周组织炎性反应,如不及时修复常导致牙髓治疗失败和患牙被拔除。髓室底穿孔的修复方法有外科手术和非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多是采用在穿孔区域放置药物促进牙本质桥的形成从而封闭穿孔,达到保留牙齿的最终目的[1-2]。临床常用氢氧化钙、羟基磷灰石和光固化玻璃离子作为修复髓室底穿孔的材料,疗效尚不确定。本研究观察比较光固化玻璃离子(light-cured glass ionomer cement,LGIC)、矿物三氧化聚合体(MTA)在修复髓室底穿孔的临床效果上的差异,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材料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1月~2008年7月以龋坏或牙髓治疗造成髓室底穿孔患牙的门诊患者79例,要求患牙无松动、无牙周袋,均为恒牙。其中男46例,女33例,年龄19~66岁。髓室底穿孔患牙共86颗。随机将86颗患牙分为两组: MTA组和LGIC对照组,每组43颗患牙。其中MTA组医源性髓底穿孔24颗,龋源性髓底穿孔19颗;穿孔直径1 mm左右22颗,2~3 mm 15颗,3 mm以上6颗。
1.2 材料:MTA选用美国Dentsply公司生产的ProRoot MTA,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水门汀、氧化铋、硫酸钙。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日本GC公司生产)。
1.3 修复方法:医源性髓底穿孔患牙,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龋源性髓底穿孔患牙,先去净龋坏组织及髓室底增生的肉芽组织,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碘伏棉球压迫止血,或暂封1~2 d。常规消毒、隔湿干燥。MTA组和LGIC对照组分别取适量MTA和LGIC放于穿孔处,使穿孔区完全封闭,光固化40 s固化。如穿孔区接近某一根管口,可先将扩大针插入该根管内,待材料充分固化后根管预备、冲洗、充填并拍摄X线片备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①成功:患牙治疗后无自发痛、咬合痛;临床检查无松动、叩痛、牙周袋及窦道;X线片示髓室底穿孔处阴影消失。②进步:自觉症状及临床检查同①,X线片示髓室底穿孔处阴影缩小。③失败:患牙治疗之后出现自发痛、咬合痛;临床检查患牙出现松动、牙周袋、窦道或脓肿形成;X线片示髓底穿孔处出现明显阴影或阴影增大。出现任何一项失败指标均为失败。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等级秩和检验。
1.6 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治疗牙随访1.5~4年,MTA组成功36颗,进步6颗,失败1颗;对照LGIC组成功27颗,进步10颗,失败6颗。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组中穿孔<2 mm者成功22颗,进步0颗,失败0颗,2~3 mm者成功10颗,进步5颗,失败0颗,穿孔>3 mm者,成功4颗,进步1颗,失败1颗,三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组中医源性穿孔成功21颗,进步4颗,失败0颗,龋源性穿孔成功15颗,进步2颗,失败1颗,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讨论
不同原因的髓室底穿孔均引起穿孔区组织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消除炎性反应是髓室底穿孔修复成功的关键。MT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刺激成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促进硬组织的再生。MTA的固化不受潮湿和血液存在的影响,固化后溶解性较低。Torab inejad等在实验中证实:MTA具有极好的封闭性而且渗透性极小[3]。一些学者研究了MTA与体内环境的关系,其结果显示MTA在人造组织液中2周后,其表面会附着一层羟基磷灰石,它的多孔特征使羟基磷灰石能够与MTA团块紧密结合,从而在与牙槽骨组织接触中MTA能够更加紧密地与之结合,获得优秀的封闭性和生物相容性。
本研究显示,MTA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LGIC)(P<0.05),其中医源性和龋源性穿孔之间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孔直径<2 mm者其疗效明显优于3 mm以上者(P<0.05)。穿孔直径在2~3 mm之间者其疗效也明显优于3 mm以上者(P<0.05)。提示MTA修复效果会受到穿孔大小的影响,是一种修复髓室底穿孔较好的材料。
【参考文献】
[1] Alhadainy HA.Root perforations:A review of literature[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1994,78(3):368.
[2] Shuman IE.Repair of a root perforation with a resin-ionomer using an intentional replantation technique[J].Gen Dent,1999,47(4):392.
[3] Torabinejad M,Mkendry DJ,Hong CU,et al.Use of 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for repair of furcal perforation[J].Oral Surg,1995,79(7):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