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在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7-02  浏览次数:715次

  作者:高晓丽,王莹,黄玉梅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矫形科 滨州市 256603

  【关键词】 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咬合重建

  大部分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的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垂直距离降低,利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RPD)不仅可修复缺损的牙列,还能恢复合适的垂直距离,重新建立正常的牙合关系,并能有效缓解颞下颌关节的症状[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40~65岁,均有牙列缺损且伴有余留牙过度磨耗。

  1.2 修复方法

  1.2.1 余留牙的处理:进行必要的牙体牙髓或牙周疾病的治疗,拔除过度松动牙、无利用价值的伸长牙及无法通过根管治疗而保存的残根。取研究模型,制定治疗方案。

  1.2.2 牙体制备:调磨过锐的牙合边缘嵴和牙尖,消除过于倾斜余留牙的部分倒凹,并按照设计制备出隙卡沟和牙合支托凹。

  1.2.3 确定最佳适合高度:以患者面部比例协调、表情自然和感觉舒适为参考,参照息止颌位时的垂直距离恢复颌间距离 [1]。制作暂时性塑料牙合垫,先部分升高咬合,待患者逐渐适应后再在原牙合垫基础上加白色自凝塑料升高咬合,接近确定的垂直距离,并进行选磨调整,试戴至舒适[3]。

  1.2.4 修复体的制作:根据戴用暂时性牙合垫最终确定的垂直距离,以加热固化型基托树脂+铸造支架制作永久性的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

  1.3 临床观察 ①面容是否得到改善;②颞下颌关节症状是否好转;③观察咀嚼效能是否提高;④食物嵌塞情况是否得到改善。

  2 结果

  本组16例患者经2年随访,均对疗效表示满意,面容得到较大改善,颞下颌关节症状得到好转,咀嚼效能得到较大提高,食物嵌塞情况得到减轻。

  3 讨论

  中老年患者由于牙列缺损伴余留牙牙合生理磨耗和过度磨损,或偏侧咀嚼、磨牙症、紧咬牙等不良习惯引起牙合与咬合的改变,常表现为面下1/3距离缩短,唇部受压而宽厚,口角下垂,唇颊内陷,鼻唇沟加深,口周皱纹增多,面容变得苍老;由于面下1/3距离缩短,患者在咀嚼、发音、吞咽过程中均会造成颞下颌关节中髁状突和关节盘位置的改变,不能始终保持髁状突、关节盘与关节窝三者的正常接触,不仅使髁状突向后上移位压迫关节后区组织,且双板区及髁状突关节盘的结构发生相对移位可使肌肉过度疲劳受累,导致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发生,可出现关节弹响,导致颞下颌关节疼痛、不适及功能紊乱;另外,重度磨耗伴有牙列缺损的患者多伴有牙槽骨不同程度的吸收和牙龈退缩,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平向或垂直向的食物嵌塞;由于垂直距离变短,肌肉收缩力减弱,咀嚼的紧张度减低,咀嚼时用力较大,而咀嚼效能较低,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并可引发牙本质过敏、牙髓炎和牙周炎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果临床修复重度磨耗患者的牙列缺损保持在现有的咬合高度,仅能有限的提高咀嚼效率,不能使患者的牙合形态与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相协调,更不能有效去除其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病症。

  因此我们应选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RPD)来使重度磨耗患者升高咬合,重建其合适的垂直距离,使面容和谐美观;使髁状突前移,减缓对关节后部软组织的压迫,放松翼外肌,降低关节内压,改善咬合的稳定性,缓解关节的局部症状;并在较大程度上恢复肌功能,消除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明显提高咀嚼效率 [3];另外,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不仅在水平方向减轻了嵌塞,而且从牙合方阻断了垂直向的食物嵌塞。

  在重建咬合时我们应采用序列治疗的办法,逐渐升高咬合后再进行缺失牙的修复,避免升高距离太大使肌肉关节无法适应[4]。

  综上所述,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通过逐步升高咬合,恢复正常垂直距离后再进行缺失牙的修复,是治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轩祥.口腔修复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53.

  [2] 易新竹.牙合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2.

  [3] 苗丽亚.老年人重度牙牙合磨耗的咬合重建[J].实用医技杂志, 2007,14(3):338.

  [4] 王丽霞,郑永红.老年人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牙合垫式义齿应用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1): 8687.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