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患者舌咽部的形态学改变
发表时间:2012-04-23 浏览次数:586次
作者:杨随兴1,封净1,唐洁1 作者单位:1.宁夏医科大学,银川 750004; 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银川 750001
【摘要】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经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后舌咽部变化,为临床上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2例OSAHS患者口腔矫治器前后分别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和上气道螺旋CT,分别测量H-RGn、H-CVP、AH-CC、H⊥S、PAS、AH⊥MP、AH⊥C3Me和舌咽部左右径、前后径和横截面积,比较舌咽部相关组织的位移变化。 结果 头影测量发现PAS、AH-CC和AH⊥C3Me明显增加,AH-RGn、H⊥S和AH⊥MP减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或 P< 0. 01);CT发现,戴入口腔矫治器后,上气道舌咽部左右径和横截面积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能改变舌骨的位置,减轻舌咽部平面的阻塞,扩大上气道间隙。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头影测量,螺旋CT;舌咽;舌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以上气道软硬组织移位和塌陷导致腭咽、舌咽或其他上气道平面阻塞[1],同时睡眠中伴有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综合征。口腔矫治器已作为治疗OSAHS的有效手段,但其治疗前后舌骨和颈椎的位置关系,舌咽平面的变化等研究至今鲜见报道。本研究使用X 线头影测量和上气道螺旋CT,观察12例OSAHS患者经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后,上气道舌咽平面组织形态学的变化,为OSAHS口腔矫治器的治疗机制和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经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HS患者12例,均为男性,年龄35~65岁,中位年龄45岁。纳入标准:①经多导睡眠图监测并确诊,同时睡眠时打鼾伴有憋气、日间嗜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多道睡眠图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提示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10次?h-1,体重指数范围(22.10±3.57)kg?m-2;②均排除其他导致气道阻塞的局部病理因素和全身系统疾病。
1.2 口腔矫治器的设计和制作
本实验采用张佐研制的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专利号:2006230119952.6),制作工艺和戴用方法参照相关文献[2 ]。
1.3 研究方法
12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均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和上气道螺旋CT,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舌咽部的位移特征和变化。头颅定位片摄取时患者取端坐位,使眶耳平面与地平面平行,上下唇自然闭合,使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舌及口周肌肉放松;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16排)机获得CT数据,扫描参数如下:扫描过程中保持测试对象头部位置固定,勿吞咽和咀嚼,上下齿自然对合,舌尖抵上切牙舌面。层厚0.625mm,连续扫描;所有测量项目由作者在一段时间内测量条件保持不变下集中完成。
1.4 舌咽部测量项目
①头颅定位片测量指标:根据以往研究[3-4]和本实验需要,选取水平方向上:舌骨-颏后点距(H-RGn)、舌骨-前颈椎平面距(H-CVP)、舌骨体到椎骨前缘的最小距离(AH-CC)、最小后气道间隙(PAS)、舌骨体到C3Me连线的距离(AH⊥C3Me);矢状方向上:舌骨-蝶鞍垂直距(H⊥S)、舌骨体到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AH⊥MP);共7项测量指标进行研究,如图1所示。②上气道螺旋CT测量指标:舌咽部左右径,舌咽部前后径,舌咽部截面积。
1.AH⊥MP:舌骨体到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2.AH⊥FH;舌骨到眶耳平面的垂直距离; 3.AH-RGn:舌骨-颏后点距;4.AH-CC:舌骨体到椎骨前缘的最小距离;H-CVP:舌骨-椎前平面距;AH:舌骨体上点;PAS:最小后气道间隙;AH⊥C3Me:舌骨体到C3Me连线距离图1 头影测量相关示意图
1.5 统计学方法
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和患者上气道CT测量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舌咽部头影测量结果
见表1,戴用口腔矫治器后,水平方向上:PAS、AH-CC、AH⊥C3Me较治疗前均增加(P< 0. 05 或 P< 0. 01),H-RGn较治疗前减少(P< 0. 01)。在矢状方向上:H⊥S和AH⊥MP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 0. 05或 P< 0. 01),而H-CVP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12例OSAHS患者口腔矫治器治疗前后舌咽部头影测量值比较 舌咽部CT测量结果见表2,发现治疗后,患者舌咽部的横截面积,左右径比治疗前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舌咽部气道前后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表2 12例OSAHS患者口腔矫治器治疗前后舌咽部CT测量值比较
3 讨论
X线和CT作为形态学研究工具,具有简单直观,易用性和可重复性强等特点,能提供可靠的客观证据[5-6],本实验采用两者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观察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在OSAHS治疗后舌咽部改变。
戴用口腔矫治器后,头影测量发现舌咽部发生形态改变,水平方向提示了舌骨向前发生移动,舌骨与椎骨前缘的距离明显增加,致使后气道间隙PAS明显增加;矢状方向上,舌骨相对蝶鞍点、下颌下缘平面发生相向移动,相对颈椎发生向上移动。实验结果与Doff MH[7]等一致,证实了口腔矫治器能改变OSAHS患者舌咽部形态,消除上气道阻塞而达到治疗作用。本实验选用了以颈椎为参照物的AH⊥C3Me、AH-CC、H-CVP等舌咽部指标,证实这些指标作实验评价的可行性[8],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其中CT测量中舌咽部气道前后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数据测量的局限性或局部比邻结构限制有关。
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口腔矫治器,作为一种风险小和低成本且简单易用的适宜技术,能一定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生活质量,对于OSAHS治疗作用明显。加强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临床应用的研究,将是OSAHS口腔矫治器后续研究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 Ciscar MA.Magnetic reason apnea imaging of the pharynxin OSAS patients and healthy subjets[J].Eur Respir,2001,17(1):79-86.
[2] 李松青,赵燕玲,张佐.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患者舌骨位置变化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3-25.
[3] 杨随兴,封净,张佐.X线头影测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8): 762-763.
[4] Yin SK,Yi HL,Lu WY,et al.Genioglossus advancement and hyoid suspension plus 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for severe OSAHS apnea[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7,136(4):626-631.
[5] Arya D,Tripathi A,Singh SV,et al.A pilot study to evaluate posttreatment cephalometric changes in subjects with OSA[J].J Prosthet Dent,2010,103(3):170-177.
[6] Kitamura T,Sakabe A,Ueda N,et al.Usefulness of cephalometry and pharyngeal findings in the primary diagnosis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J].Nippon Jibiinkoka Gakkai Kaiho,2008,111(11):695-700.
[7] Janicka A,Halczy-Kowalik L.Hyoid bone position and tongue size and patency of upper airway structures[J].Ann Acad Med Stetin,2006,52(3):53-59.
[8] Sonnesen L,Petri N,Kjaer I,et al.Cervical column morphology in adult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J].Eur J Orthod,2008,30(5):52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