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牙移植术的临床研究(附38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2-05-24 浏览次数:692次
作者:赵作勤 尤瑛 张中华 王爱玲 吕义美 孙 作者单位:1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口腔科,277011 2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口腔科,277101
【摘要】 目的 通过评价自体牙移植的临床效果,探讨恰当的牙移植方法。 方法 搜集近10年来的38例42颗自体牙移植病例,在术后1年及3年2次随访观察,从治疗方法、牙根发育情况、牙髓治疗时机、牙根吸收情况及牙齿的稳固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1年后观察成功37颗(88.10%),尚可接受5颗(11.90%),无失败病例。3年后随访到32例36颗移植牙,6例6颗牙失访;成功27颗(75%),尚可接受7颗(19.44%),失败2颗(5.56%)。 结论 自体牙移植术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治疗方法,能达到快速纠正个别牙错位以及修复一些缺失牙的目的。
【关键词】 牙齿
自体牙移植术(autogenous teeth transplanta-tion,ATT)是将自体的埋伏牙、阻生牙、错位牙等拔下,在自体牙列中行易位移植。在临床上常常将正在萌出、牙根尚未完成形成的下颌第三磨牙移植到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区,而随着正畸工作的广泛开展和提高,双尖牙及阻生尖牙和错位牙等也可采用手术移植到合适的位置[1] 。我们近10年采用ATT技术治疗38位患者42颗牙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42颗自体牙移植术病例均为1994年9月~2004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患者,男21例,女17例;年龄12~35岁,平均年龄17.5岁。下颌第三磨牙并植入同侧或对侧第一磨牙区18颗(42.86%);上颌尖牙移植术19颗(45.24%),受植区为乳牙滞留或多生牙等,其中尖牙埋伏阻生7颗,错位至侧切牙或中切牙唇侧8颗,异位3颗,腭侧错位1颗,多数尖牙移植术前得到正畸拓展间隙处理,少数给予调磨邻接面;5颗(11.90%)上颌双尖牙移植至下颌对应位置。移植牙牙根发育情况:根尖未发育完成,X光片可见根尖呈喇叭口状或尚未发育共 31颗(73.81%),根尖发育完成11颗(26.19%)。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对于确定适合行ATT的患者,先取记存模型,摄X线片,分析测量受植区间隙,相差太多,约2mm以上时,请正畸医师给予增隙处理,相差较少的可以适当调磨两侧邻牙轴面少量。
1.2.2 受植区准备 一旦确定有足够的移植间隙即可施行移植手术。先局麻下拔除受植区的滞留乳牙或残根,刮除局部肉芽组织,若拔除患牙为多根时需要去除牙槽间隔,根据X光片上所得到的信息修整和制备牙槽窝。对于牙根尖未形成的移植牙,牙槽窝应适当加深以保护牙乳头继续发育,牙根继续生长。若受植区已提前拔牙且牙槽骨已修复的应切除部分牙槽嵴顶软组织,用牙钻或(和)骨凿重新制备牙槽窝,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隆温清除碎骨片,完毕后用盐水纱布填塞止血待植。注意凿取的碎骨应放置于生理盐水中保存以备用。
1.2.3 取移植牙 对于移植已萌出或部分萌出而无阻力的,按常规方法拔除,尽量减少创伤,尤其是防止牙根折断及损伤牙周膜。而埋伏牙及部分萌出的阻生牙不仅翻瓣要足够,去骨量也要足够,以便完整无损地取出牙及牙乳头。
1.2.4 移植 将移植牙试行植入备好的牙槽窝,如果窝过小或深度不够,取出牙齿放回原牙槽窝或者置于生理盐水中暂存,进一步预备修整牙槽窝直至合适。倘若牙槽窝过大过深,可采用原保存的碎骨(松质骨较好)在周围植入。注意,移植牙植入后牙尖或咬 牙合 面应略低于邻牙的牙尖或咬 牙合 面,根尖不能受挤压,更不能用暴力将其楔入。
1.2.5 固定 可采用牙间结扎辅助自凝塑料夹板固定,也可采用正畸片断弓技术辅助固定,必要时对不太合格的儿童可用全牙列牙合垫,总之,要保证固定的稳妥和不影响功能。然后缝合龈瓣,进一步检查咬 牙合 情况,向患者讲述注意事项。
1.2.6 复诊观察及进一步处理 2~3周后复查,行牙髓电活力测试、摄X线片等检查,如果发现牙根发育完成的患牙已无活力,立即给予根管治疗术,如根尖未发育完成而牙髓无活力,则先予行根尖诱导成型术,后期再拟根管充填治疗。所有患者均在3周后拆除固定设置。选取1年和3年2次复查或随访资料作分析。
1.3 评价标准 Ⅰ级(成功):移植牙稳固,牙位正常,牙周无炎症,能正常行使一定功能,牙根无吸收。Ⅱ级(可接受):移植牙稳固,牙位置尚可,牙周无炎症,能行使一定功能,但牙根有轻度吸收或咬 牙合 接触欠佳;牙冠色变暗,浅度龋坏可以治疗。Ⅲ级(失败):牙齿松动Ⅰ度以上;牙周或根尖周有炎症,有叩痛;牙位不正且不能发挥咀嚼功能;X线片可见牙根明显吸收。
2 结果
术后1年观察38例患者42颗移植牙,其中Ⅰ级37颗(88.10%),Ⅱ级5颗(11.90%),无失败病例。3年后随访到32例36颗移植牙,6例6颗牙失访,Ⅰ级27颗(75%),Ⅱ级7颗(19.44%),Ⅲ级2颗(5.56%)。
3 讨论
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已证实了ATT成功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移植技术适应证的把握等方面的要点[2~3] ,然后笔者发现牙移植工作的开展在许多医院并未得到重视,许多埋伏牙、阻生牙及错位牙被无辜拔除。尽管有的错位牙采用了正畸治疗,但因错位较大且正畸技术有限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在自体牙移植的病例中,下颌阻生智齿移植的报告较多,大概是因为“六龄牙”的缺失或因龋坏拔除后能提供足够的间隙便于植入的缘故。然后随着正畸技术的改进和推广,前牙移植也变得更加容易施行。笔者所积累的26例移植牙中50%系上颌尖牙,多数错位较重,有的位于中切牙唇侧,正畸治疗比较麻烦甚至很难,用ATT 就可以快速校正错位或易位的前牙了;轻度移位的前牙可以通过正畸容易矫正的当然不必行移植手术。
多年以来,有关ATT的适应症把握、根管治疗时机选择、牙髓保留的价值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随着正畸学的迅速发展,ATT变得似乎更加不受重视,然而,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许多埋伏牙、异位牙、错位牙等在正畸医师的协作下运用ATT技术获得了较好疗效。笔者认为要想ATT取得成功应细心把握好以下几点:(1)受植间隙的估计及移植牙形态的把握尤为重要。间隙不足多存在于前牙移植中,如受植区为乳牙滞留、外伤缺失或先天缺失等均需要开辟或加大间隙,对每个患者都要细心研究,必要时邀请正畸医师帮助扩大间隙。(2)供牙的保护是减缓或避免牙根吸收的关键。Andreasen等对370个自体移植前磨牙进行长期的观察研究,认为移植手术方式和程序可以不同,但术中必须尽量减少创伤,保护牙周膜的完整是牙髓和牙周膜愈合的关键,上皮根鞘的损伤会造成牙根发育的障碍[4] 。(3)牙髓治疗时机的把握同样是影响牙根吸收的重要因素。本组患者均于术后2周拟行牙髓治疗,一方面是移植牙牙髓存在重建血循环恢复活性可能,再者如果在移植时根管治疗,势必延长了离体时间或难免会损伤牙周膜,影响移植的成功,多数资料也支持此观点。Andreasen认为牙髓或牙本质小管内存在细菌为牙根炎症性吸收的前提。他发现再植后3周行根管治疗很少发生牙根吸收,而超过3周者牙根吸收率增多[5] 。(4)牙根发育情况是保证移植后牙髓存活的关键。实验证明,牙根未发育成熟的牙移植有较高的成活率,牙根发育至1/2~3/4时,ATT成活率最高,随着牙根的进一步成熟,牙髓的血运重建及牙髓愈合的可能性降低[5] 。(5)固定方法等因素也不容忽视,无论是牙间结扎、牙弓夹板,还是正畸托槽片段弓丝固定,只要能达到稳固且不影响功能均可采用。此外,还应考虑患者的口腔卫生、配合程度、主观要求、精神状态等,做好必要的术前谈话及术后健康教育。
本组38例患者按照以上原则经ATT治疗1年后,Ⅰ级37颗(88.10%),Ⅱ级5颗(11.90%),无失败病例。但3年后的追踪观察,Ⅰ级27颗(75%),Ⅱ级7颗(19.44%),Ⅲ级2颗(5.56%)。不满意的2颗只是牙根吸收较重且牙冠较短未达咬 牙合 面,给予烤瓷全冠修复仍可补救。总之,ATT确实比较实用且容易施行,我们仍然不应该忽略这一疗法,而是应积极配合其他技术,争取达到更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87-388.
[2] Northway WM,Konigsberg S.Autogenic tooth transplantation.The“state of the art”[J].Am J Orthod,1980,77(2):146-162.
[3] Frenken JW,Baart TA,Jovanovic A.Autotransplantation of premolars.A retrospective study[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8,27(3):181-185.
[4] Andreasen JO,Paulsen HU,Yu Z,et al.A long-term study of 370autotransplanted premolars.Part I.Surgical procedures and standardized techniques for monitoring healing[J].Eur J Or-thod,1990,12(1):3-13.
[5] Andreasen JO,Paulsen HU,Yu Z,et al.A long-term study of370autotransplanted premolars.PartⅡ.Tooth survival and pu-pl healing subsequent to transplantation [J].Eur J Orthod,1990,12(1):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