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龈线在龈下楔状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5-04 浏览次数:627次
作者:程秀慧 作者单位:116021辽宁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口腔科
【摘要】目的:探讨排龈线在龈下楔状缺损治疗中的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采用排龈线对45例206颗患牙进行备洞充填。结果:206颗患牙充填后随访2年,除2例脱落,无牙龈炎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 排龈 楔状缺损 不良反应
资料与方法
龈下楔状缺损患者45例206颗患牙,其中前牙52颗,前磨牙123颗,第1磨牙31颗。选取条件为充填前牙周健康,无牙周袋无急慢性牙龈炎。
材料:美国3MZ250光固化复合树脂,00排龈线。
方法:选取00排龈线1cm置于龈沟底,向根尖加压2~3mm,待游离龈缘退缩后,用倒锥钻制备v类洞,要求洞壁光滑,洞府略呈凸的弧面,深度要够,在牙合壁和龈壁上作固位形,然后选用3MZ 250复合树脂进行永久充填,抛光完成。
结 果
45例206颗牙齿充填2年后随访,除2颗脱落,牙龈均健康,无牙龈萎缩及缘龈炎等不良反应发生。
讨 论
楔状缺损是人类牙齿常见的慢性牙体损伤,中老年人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1],楔状缺损的治疗已有常规的方法和多种修复材料[2],但对楔状缺损达龈下的病例,临床没有较好的办法,导致治疗成功率降低。楔状缺损是牙齿颈部的牙体硬组织在咀嚼应力作用下发生疲劳,并与外部机械和化学因素协同作用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丧失的疾病[3],随着病程的延长,不仅深度接近髓腔,其龈壁会达到游离龈以下,龈下的楔状缺损,由于龈壁被游离龈覆盖,备洞及充填时均不能充分暴露龈壁,而充填物边缘与龈壁是否密合及窝洞的干燥程度直接影响治疗的成功率。临床操作中尽可能减少对牙龈组织的损伤,获得更清晰的龈壁,而排龈线能使牙龈暂时向水平和垂直方向展开,在制备洞型时减少和避免了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减少渗出,有利于窝洞的干燥,在充填时避免对牙龈的卷压和损伤,能及时祛除多余的充填材料,防止悬突形成而引起牙龈炎、龈萎缩等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张清,王嘉德,王彩云,等.楔状缺损发生的位置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8,33:21-23.
2 Tyas MJ,Three-year,clinical evaluation of dentine bonding,1991,36:298-301.
3 王嘉德.smith BGN 牙合力在离体牙实验性楔状缺损形成中作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5,30: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