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12例儿童下颌骨骨折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4-12  浏览次数:564次

  作者:罗啟雄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口腔科,云南 昭通 657900

  【关键词】 儿童,下颌骨,骨折

  儿童颌骨骨折发生率较成人低,我科2003年4月~2008年12月共收治颌骨骨折患者102例,其中儿童12例,占11.76%,全部为下颌骨骨折。本文就12例儿童下颌骨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1个月~14岁,其中 8~12岁年龄组居多,为7例,占58.33%。骨折原因:跌落伤3例,骑自行车摔伤2例,交通事故伤7例。骨折部位:下颌骨颏部骨折6例(伴髁状突骨折3例),下颌角骨折5例(伴升支及髁状突骨折1例),下颌骨体部骨折1例。伴其他部位损伤:牙齿损伤脱落、硬膜外血肿、脾挫伤、盆腔骨骨折1例。骨折线情况:均为线状骨折,未见粉碎性骨折及骨缺损。

  1.2 治疗方法:单纯用颏顶弹性帽固定5例,单领牙弓夹板+颏顶弹性帽固定1例,颌间牵引+颏顶弹性帽固定2例,切开内固定 (小型接骨板)+颏顶弹性帽固定4例。经2~3周拆除外固定,进行早期功能锻炼,6个月后取出内固定接骨板。

  1.3 结果:本组12例骨折均I期愈合。随访6个月~4年,固折部位愈合良好,面型、开口度、开口型均正常,未见骨折部位恒牙萌出异常,咬牙合关系正常。

  2 讨论

  2.1 儿童下颌骨骨折特点:儿童下颌骨骨折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一般较成人为低,单发骨折、非移位性骨折在儿童发生率较高,而多发骨折、粉碎性骨折及骨缺损性骨折较少见。儿童处于乳牙列或混合牙列期,乳牙根短小且随替恒牙逐渐吸收,而新萌出的恒牙根尚未发育完全,有的恒牙冠也未完全萌出,咬合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骨弹性大,再塑性强。此期的牙齿不适宜用做牙弓夹板固定的基牙,使得传统的颌间固定方法受到限制。但骨折复位对咬牙合关系的要求不像成人那么严格,允许有轻度的错位。随着恒牙的萌出移动,在咀嚼应力的作用下,错位愈合和咬合错乱可以自行调整,重建平衡。此期儿童机体代谢旺盛,组织愈合能力强,发生骨折3~4 d即可获得初步愈合稳定,固定时间相对较成人短,通常2~3周即可解除外固定,进行早期活动。对于儿童,作用于颏部下前方的打击力,应仔细检查髁状突及关节情况。由于髁状突损伤不仅可能继发后期关节强直,还可导致颌骨发育中心的损伤,继发颌骨发育不良,造成颜面畸形。本组2例颏部双侧骨折伴髁状突骨折,有1例为正中骨折并髁状突骨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止关节强直及颜面畸形的关键。本组12例患者,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其中6例达到骨折对位良好,咬牙合关系正常,4例经1~2周口内 牵引后获得正常,2例行颌间固定后获正常,有效率100%。无创口感染、螺钉松动及咬牙合关系不良等术后并发症。

  2.2 微型钛板内固定:适用于包括儿童在内的各种颌骨骨折。微型钛夹板内固定术后只需辅以牙间固定或短期的颌间固定,患者进食、语言方便,口腔卫生好,减轻了患者痛苦。微型钛夹板有一定强度,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 术后患者无明显异物感,避免了长时间颌骨牵引固定的缺点,尤适用于不合作的患者;其固定效果优于钢丝结扎固定,避免了来回穿刺的繁琐,术后能早期开口进食。但需注意固定务必确切可靠,对术中咬牙合关系恢复欠佳者,最好术后继续行颌间牵引。本组3例髁状突骨折采用患侧上下磨牙之间放置 2~3 mm厚的橡皮垫,颌间弹性牵引,4~7 d内去除橡皮垫,做颌间固定2~3周,然后去除橡皮圈,进行张口训练。3例咬牙合关系均正常,运动无受限。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