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唾液黏稠度与龋齿关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2-01-19 浏览次数:569次
作者:张冬玲1,周青2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吉林省总队医院口腔科;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1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龋齿;唾液黏稠度
龋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在多因素作用下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在儿童阶段由于刷牙效率低下及饮食等方面的因素,乳牙的龋齿发病率较高。当进入青春期时,恒牙已经全部萌出,由于年龄增长,刷牙效率提高,恒牙龋齿的发病率就显著降低,但青少年恒牙龋齿的发生率与患者本身的口腔环境有较大关系。基于以上的考虑,本研究以恒牙萌出完全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唾液的黏稠度来评价与龋齿发生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口腔科就诊的青少年患者,将有龋齿的记为试验组,无龋齿的记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2例(男13例,女9例),对照组18例(男8例,女10例)。纳入标准:要求恒牙必须完全萌出,在3个月内身体状况基本良好,无唾液腺疾病,未进行过放疗及化疗。
1.2 方法
1.2.1 唾液收集:收集前用清水反复漱口,保证口腔清洁,并在无任何刺激条件下应用吐取法收集受检者唾液,每隔60 s将其吐入试管中,时间为10 min。
1.2.2 唾液黏度的测量:将收集到的唾液在5 min内注入奥氏黏度计中,测定黏度,准确记录唾液通过毛细管时间。
1.2.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小样本均数t检验得到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唾液黏稠度进行测量,试验组22例,平均值(256.2±21.4),对照组18例,平均值(204.6±25.2)。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在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中,龋病位居前列。在病变向牙体深部发展后,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疾病等一系列并发症,以致严重影响全身健康[1]。由于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因此对于龋病学的研究大致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细菌及其所处的微环境;宿主的抵抗力,包括唾液的影响;细菌代谢的底物,主要是蔗糖的摄入量和频率。
口腔环境中很重要的组成是唾液,它是一种复合的外分泌液,主要由三对大涎腺及小涎腺的分泌物组成,含有多种成分,发挥多种生理功能[2]。正常的唾液分泌对口腔有清洁作用,唾液量减少细菌数就明显增加。例如,口干综合征患者引起的猖獗龋,唾液内变形链球菌数的比例可以从0.6%增加到44%,乳酸杆菌数量比正常人要高出1 000倍。唾液的微环境还是一个缓冲系统,主要是碳酸盐缓冲系统,其次有磷酸盐缓冲系统,维持口腔恒定的中性环境,随时可以调节口腔内的酸碱度,防止脱钙。因而唾液性状的不同就会改变口腔的微环境,龋齿的发病对于口腔环境的依存度较高,这也是本研究最初试验设计的出发点。
从本组试验结果来看,试验组的唾液黏稠度高于对照组,提示唾液的黏稠度与龋齿的发生有一定关系。龋齿的发生是从局部脱矿开始的,而局部的酸性环境是产生脱矿的主要原因。根据Gustafsson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在餐后牙菌斑的pH值会下降,持续时间是40~60 min,唾液的冲刷作用会使这一过程的持续时间减少,从而减少局部酸性环境的作用时间,避免脱矿及龋齿的产生,唾液黏稠就会使局部的冲刷作用大大降低,增加患龋的风险。本项研究中仅对唾液黏稠度与龋齿的发生做了定性的研究,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将从龋坏的程度及机理上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 颖,刘 璐,程睿波.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的差异[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124.
[2] 王利芝.健康教育与儿童龋齿患病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