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超早期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48例

发表时间:2012-04-26  浏览次数:409次

  作者:郭效仍  作者单位:韩城市人民医院,陕西 韩城 715400

  【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中医活血化瘀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治疗组在溶栓后24 h显著进步和进步20例,有效率83.3%,对照组用药后24 h内显著进步和进步共6例,有效率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早期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易于实施,已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现将2000年以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中药活血化瘀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结果治疗组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急性心肌梗死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56岁~76岁;对照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58岁~75岁。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治疗前病程、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程度均差异无明显性 (P>0.05)。溶栓治疗组均符合如下标准:持续胸痛大于半小时,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 h内(发病6 h~12 h之内亦可考虑);心电图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肢导>0.1 mv,胸导>0.2 mv;年龄<70岁,(大于70岁并非溶栓禁忌);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无溶栓禁忌证;家属签字同意。治疗组病例溶栓时间为1 h~12 h,平均(5.8±2.7) h。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中药活血化瘀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采用尿激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150万单位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30 min内滴完,用药前即刻嚼服肠溶阿斯匹林0.3 g,后每日口服0.3 g,3 d~5 d后改为0.15 g,长期服用。应用尿激酶12 h后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7 500 u,每12 h一次,连用3 d~5 d。

  1.3 观察指标

  溶栓开始后连续心电监测,前两小时内每30 min观察胸痛、心电图演变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即溶栓前18导联心电图、溶栓后即刻,3 h内1/2 h 一份;20 h内每2 h抽血查心肌酶谱,观察其峰值变化,出血并发症。

  1.4 临床疗效评定

  血管再通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1996年7月修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方法参考方案”的临床血管间接指征判断[1]。评分标准分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死亡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秩和检验,并评定治疗后24 h、1月时的临床疗效。

  2 结果

  治疗组一个月显著进步、进步20例,(8例在发病6 h内,9例在8 h内,3例在12 h内溶栓),治疗组在溶栓后2 h临床症状就有改善,24小时明显进步和进步20例,有效率83.3%,对照组用药后24 h内明显进步和进步共6例,有效率25%。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注:经秩和检验,Uc=3.8164,P<0.01。

  溶栓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轻度出血,1例牙龈出血,未经处理消失;1例便血(+),服凝血酶后2日消失。对照组2例便潜血(+),口服凝血酶后2日消失。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治疗上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缺血范围,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不但能渡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有功能的心肌[2]。尿激酶作为第一代溶栓剂,它不具有抗原性,可直接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导致血栓溶解,疗效确切,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溶栓剂。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已证实溶栓疗法能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功能,改善预后,并能显著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自然病程[3]。本组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两例轻微出血,经处理症状消失。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溶栓组24 h、1个月显著进步、进步20例,溶栓后2 h临床症状就有改善,24 h显著进步和进步20例,有效率83.3%,对照组用药后24 h内显著进步和进步6例,有效率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治疗组有8例患者发病后6例急诊120救助,2例本院家属发病后立即住院,急诊溶栓在6 h内。而住院患者12例开始溶栓时间大多超过6 h,表明院前急救能够使患者得到尽早的诊治,院前和急诊的溶栓治疗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有效治疗的时间延误。因此,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抢救工作是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重要措施。另外,观察到本组治疗组有3例虽然8 h~12 h溶栓治疗,但仍然达到了缩小梗死灶,改善预后的效果。故应把溶栓时间窗个体化。本组结果表明: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值得在基层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方法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8-329.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2.

  [3]徐成斌, 陈步星. 急性Q波心肌梗死的诊治 [J]. 新医学, 2002,33(1):1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