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戊二醛根管消毒的疼痛反应观察

发表时间:2012-01-18  浏览次数:554次

  作者:贾久丽,刘焕梅  作者单位:胶州市人民医院 266300

  【关键词】 戊二醛;甲醛甲酚;根管治疗

  在进行根管封药和充填期间发生疼痛肿胀的现象,称为根管治疗期间急症(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ies,IAE)。尽管IAE的确切原因尚未搞清,但多数学者认为,根管内或根尖周细菌的存在是其发病的基础[1],而机械和化学刺激是其诱发因素。本文选择182例患者,选用戊二醛做为根管消毒剂,以甲醛甲酚作为对照,观察对比IAE的发生情况,为消毒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前牙和双尖牙牙髓已坏死的闭锁性牙髓炎或经临床及X片确诊的根尖周炎患者,均为单根管,粘膜或皮肤无窦道,近2个月内无明显肿痛及服用抗生素史。

  1.2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符合上述标准并需做根管治疗的患者182例,计182颗患牙,其中上颌143颗,下颌39颗;患者年龄17~61岁,平均40.13岁;男性79例,女性103例。

  1.3 实验方法 将182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1颗(见表1)。患牙经开髓揭顶后,除掉髓室内坏死组织,生理盐水清洗及扩挫根管并用棉捻干燥,注意器械不要到达根尖孔处。实验组封入2%碱性戊二醛棉捻,对照组封入甲醛甲酚(formocresol,FC)棉捻,5~7 d复诊(出现疼痛肿胀时及时就诊)。表1 IAE发生情况

  1.4 IAE诊断标准 目前尚无确切和统一的诊断指标,一般认为,凡治疗后出现明显疼痛或伴有肿胀者即可判断为急症发生[1]。疼痛发生率用χ2检验其差异显著性。

  2 结果

  急症均发生于治疗后3 d内,X线片上都出现程度不同的根尖部透射区或病变区较治疗前扩大。实验组发生5例,发生率5.49%,对照组发生17例,发生率18.68%。二组发生率经χ2检验其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发生急症的22例患者中,男性9例,发生率11.39%,女性13例,发生率12.62%,二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IAE的发生,一般认为可能与患牙治疗前的状态以及不恰当的机械预备和药物刺激有关。当患者有发生急性根尖周感染的基础时,感染根管的开放再加上机械和药物刺激,改变了牙髓腔和根尖周环境中的氧化还原电位,破坏了细菌间的微生态平衡,致病性厌氧菌过度生长繁殖[1],从而诱发了患牙发生急性根尖周炎。本组病例显示,22例急症患者,绝大多数治疗前都有轻微疼痛或不适感,而且没有瘘道的引流作用,在不适当的根管处理后,诱发了急性发作。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不尽相同[2,3],尽管人们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但到目前为止,IAE仍然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学者们希望能够找到有效地防治方法以避免急症的发生。本文选择没有窦道、根管较为粗大的单根管牙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有效的避免干扰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FC作为一种经典的根管消毒剂,近百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它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良好的渗透和防腐性、持久的药效,因而成为临床医师治疗感染根管的首选药物。然而,许多研究发现,FC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对根尖周组织有明显的刺激、致痛和腐蚀作用;甲醛可与根尖周或机体其它组织蛋白结合发生免疫病理反应;甲醛固定蛋白质具有可逆性,坏死组织容易分解且甲醛分子易于逸出至根管外组织中。这些毒副作用,使其成为导致及诱发IAE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其致突变、致癌[4]、致畸性也引起广泛重视。因此,大多数学者建议废止FC的根管内应用,选用其他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根管消毒。

  戊二醛是一种高效消毒灭菌剂,其分子中的两个游离醛基与细菌分子中的巯基结合,抑制其DNA和RNA的合成,快速杀灭各种微生物[5];其刺激性小、毒性低,未发现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6]。由于它是一种五碳双缩醛化合物,抗酶解作用强,能软化牙本质碎屑,封闭牙本质小管和根尖孔,对细菌及组织的固定作用快速而不可逆,因而既可防止感染复发,又不易对根尖周组织造成刺激和损害。

  实验结果显示,感染根管封入戊二醛后IAE发生率显著低于FC组,这可能是由于戊二醛的快速、强效灭菌和弱的刺激性及渗透性等性能,保证了根管内及根尖周细菌的有效灭活,减小了根尖周急性感染性肿痛的可能性,避免了根尖周组织的化学刺激性疼痛的发生。因此认为,戊二醛强大快速的杀菌作用以及对根尖周组织较小的渗透性和刺激性,可能是IAE发生率较低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闫培芳,梁景平,唐子圣,等.根管治疗期间急性发作与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细菌组成比较[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5,15(9):500503.

  [2] Matusow RJ, Mass C. Acute pulpalalveolar cellulitis syndrome IV. clinical parameters and affirmation of a traditional etiologic theory[J].Oral Surg,1986,61:96.

  [3] Mohd Sulong MZA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canal preparation of open teeth using two irrigation regimens[J].Int Endod J, 1989,22:248.

  [4] Zarzar PA, Rosenblatt A, Takahashi CS,et al. Formocresol mutagenicity following primary tooth pulp therapy: an in vivo study[J].J Dent,2003,31(7):479485.

  [5] Szwarocka A, Kowalczyk A, Lubgan D,et al.The combined effect of IDA and glutaraldehyde on the properties of human erythrocytes[J].Intern J Pharm, 2001,220(12):4351.

  [6] 杨华明,焦岩松,王长德.新型复方戊二醛消毒剂生物效应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3,27(5): 37037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