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4-26 浏览次数:527次
作者:吴英,吕兰,徐和平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冠心病,危险因素
常见的冠心病初次的临床表现,是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男性占60%,女性占45%)。故冠心病防治必须强调预防第一。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检测,从而控制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对109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对比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10月海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疑诊冠心病人109例,经上级医院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qiography,CAG)明确诊断冠心病69例为CAG阳性组, 同期冠状动脉造影冠脉正常40例为CAG阴性组。CAG阳性组男性40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6.91±4.62)岁,病程(7.50±1.01)年。CAG阴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3.43±7.13)岁, 病程(7.49±1.02)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研究方法 以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各自所占的百分比。
冠脉病变判断标准:采用Judkins法,冠脉狭窄≥50%为有意义病变,病变累及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或右冠脉的1支、2支或3支分别记为单支、双支或三支病变。
高血压诊断标准:两次测量的平均血压值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血压测定采用经校正的汞柱式血压计,规定在采血前测量,测量前至少静坐5min,测坐位右上臂血压,重复测2次,取两次的平均值。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3年制定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餐后2h血糖 PG水平≥11.1 mmol/L (200mg/dL)或有糖尿病史认定为糖尿病;②如无症状需2次以上上述血糖水平检查异常。
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胆固醇血症(total cholesterol,TC)≥6.24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1.04mmol/L,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3.38mmol/L,甘油三酯(riglycerides,TG)≥1.70mmol/L,上述任一项及一项以上异常定义为血脂异常。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资料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均<0.05)。CAG阳性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均高于CAG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危险因素的关系的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单支冠脉病变中高脂血症、高血压是单支冠脉病变主要危险因素;双支冠脉病变中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各占比例相当;三支冠脉病变中吸烟与糖尿病所占比率较大。
3 讨论
冠心病可由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多种危险因素聚集在一起,会大大增加发病危险。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有关。通过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析,明确冠心病危险因素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做到早期的预防,从而控制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本次研究显示CAG阳性组(69例)中有37例有吸烟史,且患多支病变者均有吸烟史。其中前降支长病变患者多数也有吸烟史。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明确危险因素。吸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增厚与纤维化密切相关[1]。ARIC[2]资料表明吸烟和LDL-C渐进方式使动脉病变从轻微损害、中度损害、严重损害到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已证实吸烟使斑块密度高、病变更严重。吸烟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各个节段,加重病变程度,特别易出现纤维帽,由此研究者得出吸烟主要促进动脉病变从粥样斑块期到纤维粥样斑块期[3]。吸烟可导致血栓形成,促进血小板粘附,单核细胞在内皮上积聚,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从内皮功能异常到血栓事件)产生影响[4]。本次研究发现,吸烟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其他研究结果相符。但每日吸烟量的多少及吸烟年份长短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未有进一步的探讨。
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危险因素。血脂代谢异常包括TC、TG、LDL(即β脂蛋白,特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或VLDL(即前β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尤其是它的亚组Ⅱ(HDLⅡ)减低,载脂蛋白A(apoprotein A, ApoA)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B)增高。其中LDL-C的升高似乎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必备条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破裂密切相关[5]。降脂治疗降低LDL-C同时,升高HDL-C可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6]。本次研究显示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可变危险因素[7]。在中、老年人收缩压升高20mmHg或舒张压升高10mmHg,心血管死亡率增加两倍。积极降压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率、致命或非致命心血管事件。在荟萃分析中,舒张压降低5~6mmHg,血管事件死亡风险下降21%,冠心病风险下降14%[8]。本次研究发现,高血压是冠心病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对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血糖升高是促进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展为心血管疾病危险是无糖尿病者的3~5倍, 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了“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ATPⅢ将糖尿病提高到冠心病等危症的高度,所谓冠心病等危症是指“无冠心病者10年内发生主要冠心病事件的绝对风险与已有冠心病者等同的状态”。本次研究显示,糖尿病与冠心病相关,与血管病变关系密切,研究组69例冠心病人中糖尿病占了31.88%,而对照组仅占12.5%。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多为双支病变,尤其以三支病变居多。本次研究双支病变中糖尿病人占了52.94%,三支病变中糖尿病人占到81.81%。
综上所述,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近,因此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检查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对于防治冠心病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Yusuf S, Hawken S, Ounpuu S, et al. 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the INTERHEART study): 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 2004, 364(9438):937-952.
2 Richey Sharrett A, Coady SA, Folsom AR, et al. Smoking and diabetes differ in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ARIC study [J]. Atherosclerosis, 2004, 172(1): 143-149.
3 Zieske AW, McMahan CA, McGill Jr HC, et al. Smoking is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youth[J].Atherosclerosis, 2005, 180(1):87-92.
4 Ambrose JA, Barua RS.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igarette smoking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 update[J]. J Am Coll Cardiol, 2004, 43(10):1731-1737
5 Sharrett AR, Ding J, Criqui MH, et al. Smoking, diabetes, and blood cholesterol differ in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 rosis (MESA)[J]. Atherosclerosis, 2005, Epub ahead of print.
6 Preventive Cardiology Cente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ow HDL-C: a secondary target of dyslipidemia therapy[J]. Am J Med, 2005, 118(10):1067-1077.
7 Brundtland GH. From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du- cing risks to health, promoting healthy life[J]. JAMA, 2002, 288(16):1974.
8 Collins R, Peto R, MacMahon S, et al. Blood pressure,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rt 2, Short-term reductions in blood pressure: overview of randomised drug trials in their epidemiological context[J]. Lancet, 1990, 335(8693):827- 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