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龋病的病因与防治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1-12-19  浏览次数:557次

  作者:赵海源,赵蔚萍  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口腔科 629000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629000

  【摘要】 本文将龋病的发生原因、原理归纳为细菌菌斑,食物、牙体结构、生物电化学等因素,为更深刻认识龋病的特点和预防方法等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龋病 防治 病因 进展

  龋病俗称“虫牙”,是一种引起牙缺损和丧失,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口腔常见多发病,WHO(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非传染性的三大疾病之一。因而探讨龋病的病因,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龋病的发生即成为当前口腔卫生研究工作的重点。

  1、龋病的病因

  关于龋病发生的原因,虽然有过很多研究,但目前尚未知的问题还很多,这是口腔医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也是现在公认的: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疾病。

  1.1细菌、菌斑是龋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致病菌主要是能产酸的菌属,如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其中变形链球菌在人类口腔中占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它既是牙菌斑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也是人类龋病的主要致龋菌。它的致龋性主要表现在其粘附性、产酸性。它们作用于食物中的糖而发酵产酸,从而造成牙体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溶解[1]。

  1.2食物与龋的关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高糖、高精细的食物使牙齿生理性刺激减少,牙的发育相对不良,其钙化程度降低,牙齿对龋的防御能力下降,龋病的发生率日趋上升,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据调查,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80%以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饮料消费呈直线上升。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尤为突出,饮料消费越来越普遍,其对牙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许多研究认为饮料对牙的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是饮料中的酸对牙齿表面的直接酸蚀、破坏;二是饮料中的可发酵糖扩散到牙菌斑,经微生物发酵产酸而引起牙组织脱矿溶解而致龋病。大多数研究均表明:饮料可以引起牙酸蚀和龋病。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和龋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过多的摄取糖食,不仅对牙齿有害,而且对全身健康不利。

  加之,人们还缺乏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不能正确地刷牙,科学地刷牙,存留于口腔内的食物残渣、软垢未能及时清除,为细菌的繁殖产酸,腐蚀破坏牙体组织形成龋病创造了条件。

  1.3牙的结构

  牙齿结构的薄弱点,如牙齿的窝沟、牙颈部、邻接面等薄弱区,牙排列重叠,拥挤、错位等,造成食物滞留而容易发生龋坏。发育和钙化不良的牙,组织结构疏松,抗龋力差,易患龋病,而且发展较快。

  1.4糖尿病与龋病

  有学者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糖尿病的高血糖与龋病的发生发展有关[2]。同时,糖尿病患者静止状态下唾液流量减少,口腔的自洁功能降低,导致患龋率的增加。

  1.5其他因素

  营养缺乏,如钙、磷、蛋白质、维生素A.D等微量元素缺乏,可影响牙齿的发育和钙化,使牙齿的抗龋力下降。

  近年来,龋病发病机理的生物电化学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口腔医学界引起了震动。

  著名口腔医学专家黄力子教授在临床上发现龋变的牙齿存在生物电现象,从而构想了生物电子流的电腐蚀作用形成龋洞的新假想学说,他认为:龋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不只是酸扩散,渗透引起牙釉质脱矿的化学过程,而是一种电化学腐蚀过程[3]。并经过12年潜心研究和临床实验,证实了这一新的学说。

  2、龋病的危害

  2.1龋病常伴有严重的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2.2龋病可导致儿童乳牙过早脱落,使恒牙萌出异常,影响口腔功能正常发挥和颜面、牙颌的协调发育。成人龋造成恒牙过多丧失,则严重影响咀嚼、发音和语言功能乃至面容美观。

  2.3牙龋坏后不易将食物切割、磨碎、研细,从而加重胃肠负担,导致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幼儿可因进食疼痛而拒食、厌食,造成营养缺乏而影响生长发育。

  3、龋病的防治

  3.1加强口腔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全民口腔卫生自我保健意识, 改变“人老了自然要掉牙”和“儿童要换牙,不必治疗”的传统观念,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加强自我保健,坚持正确刷牙,科学刷牙,即每日早晚饭后刷牙,顺其牙缝上下竖刷,及时清除牙面上的软垢及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3.2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少元素之一,氟防龋的作用已为广大口腔医学工作者所公认。大量研究证实,氟一方面可通过形成比羟磷灰石更耐酸的氟磷灰石,以增强牙面的抗龋力;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干扰牙菌斑的新陈代谢,促进再矿化而防止龋病的发生。

  使用氟的方法主要包括全身用氟和局部用氟。如氟化水源,氟化物含漱剂,含氟牙膏等。但在使用氟防龋的同时,应注意当地水源氟浓度,食物或土质中氟含量,人们的生活习惯等,以免引起氟牙症和慢性氟中毒的发生。

  饮茶是人体摄取氟的重要途径。绿茶和乌龙茶中的类黄酮能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减少牙菌斑沉积,降低龋病发生。饮茶也可以作为一种预防龋病的手段,但应避免饮用劣质茶和高浓度饮茶,以免造成饮茶型氟中毒。

  关于人均每日总氟摄入量的标准,WHO(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2.0mg为宜。

  3.3免疫防龋

  近年来,国内外运用免疫学手段控制龋病,以达到预防龋病的目的。

  免疫防龋包括两大类:一是采取主动免疫防龋,利用人工接种方法给机体输入防龋疫苗(变链全菌疫苗、抗龋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核酸疫苗等)。另一类就是被动免疫防龋,直接应用特异性抗体以中和及对抗特异性致龋菌的致病作用。如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转基因植物[4]。大量的研究证实,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均为有关效的防龋手段。

  3.4改进食品、合理营养

  科学合理饮食营养是保障口腔健康的有效措施。在食品的物理性质上,应少食糖食,多食一些纤维性食品和适当硬度和粗糙的食品,如豆类、甘蔗、蔬菜等,这些食物有时被视为天然的牙刷,使牙面获得较多的磨擦机会和生埋性刺激,促进牙面的清洁和发育,提高抗龋力。

  加强营养,保障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A、B、C、D、钙、锌、铁、磷等食物。婴儿提倡母乳喂养,保证婴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保障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辛蔚妮等认为婴儿期采用人工喂养的儿童发生乳牙龋齿的危险性是采用母乳喂养的287倍[5]。

  牛奶是一种常被提倡的益齿饮品。虽然牛奶中含有最高可达5%的糖,但主要是乳糖(低致龋糖类),而且牛奶中含钙、磷酸盐、酪蛋白以及其他蛋白成分,这些成分都是防龋因子。但是牛奶中加糖(即使仅仅在2%)也有可能增加龋齿的风险。

  奶酪,实验研究表明,奶酪能抑制细菌产酸,防止脱矿,提高唾液流量及牙面生态膜内PH值,而且提高了牙菌斑中的钙浓度,因此,有益于再矿化作用[6]。

  3.5定期检查

  龋病早期常无自觉症状,病员自己不易觉察,因而必须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儿童半年一次,成人一年一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6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易发生龋坏的条件,防止龋病的发生。

  目前认为窝沟封闭是防治儿童龋病的较好方法之一。它的防龋原理是用特殊材料——窝沟封闭剂封闭窝沟,防止食物和菌斑的滞留,改变局部致龋环境,同时,及时矫治各种原因造成的牙列排列不齐,消除不良接触区,减少食物滞留,防止龋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晓英.变形链球菌葡聚糖结合蛋白B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36(2)

  2.周荣静.糖尿病与龋病的相关研究.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7.34(2)

  3.黄力子.龋病病变中生物电现象初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3,28(5)

  4.樊明文等.免疫防龋研究新进展.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2)

  5.侯雯.早期儿童龋相关因素的研究.口腔医学杂志.2008.28(8)

  6.岳松龄.防龋食物、饮料、生药及其他.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9(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