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1-06-17 浏览次数:478次
作者:周纯燕,高惠璇,杜晓琳 作者单位: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 针对环境、口腔医疗器械、医务人员手、消毒灭菌等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即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落实口腔科消毒隔离措施,规范与加强门诊口腔科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降低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医院感染;口腔科;消毒;隔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的保健与治疗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口腔科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口腔医学界和广大牙病病人的关注。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通过分析诊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建立健全各种感染管理制度及落实消毒技术规范,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口腔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与感染相关的因素及护理报道如下。
1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
1.1 环境污染 口腔门诊是病人集中就医的场所,病人咳嗽喷出的飞沫,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修复义齿打磨的粉末等都可造成环境污染,这些因素可引起病人及医护人员感染。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1]。
1.2 口腔医疗器械污染 口腔器械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直接被病人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另外,高速涡轮手机及其附件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在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将病人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如未彻底灭菌可导致交叉感染。
1.3 医务人员手污染 医务人员直接与病人接触,手易被唾液、血液等分泌物污染。口腔医务人员其发生医院感染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2]。
1.4 消毒灭菌不规范 口腔科医疗器械构造复杂,若清洗不彻底、消毒液浓度不合适、消毒时间达不到要求、灭菌不合格、紫外线消毒不规范等,都可成为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因素。
2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
2.1 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体系 在预防医院感染上,医院成立了院内感染控制小组,制订控制感染措施,详细制订各班职责,定岗、定编、定责、定期消毒、定期检查制度,并认真落实到实处。
2.2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订具体培训计划,加强对各级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自觉遵守消毒隔离等各项规章制度,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确保病人治牙安全。
2.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 通过开展对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物品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紫外线消毒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为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3 规范与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
3.1 诊疗环境与诊疗区域的清洁
3.1.1 口腔诊室环境与空气消毒 诊室保持整洁,空气流通,每天对诊室空气及物体表面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60 min。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每天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拖地2次。如被病人血或分泌物污染时采用含有效氯1 000 mg/L消毒液拖地。
3.1.2 牙椅及治疗台清洁 各治疗椅间间隔3 m以上,防止唾液、飞沫等溅射引起交叉感染。牙椅设备及治疗台每天开诊用含有效氯1 000 mg/L消毒液擦拭,牙椅坐位铺设椅套,污染后及时更换清洗消毒。治疗台、照明灯手柄、水气枪、光固化机、吸引器等把手上包一次性避污膜,受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 000 mg/L消毒液擦拭再包一次性避污膜。每治疗完1例病人后及时清理更换;吸引管道及痰盂用含有效氯1 000 mg/L消毒液冲洗,每天2次。
3.2 落实口腔器械使用规范及消毒、灭菌措施 病人常规诊疗时均采用一次性口腔检查包、一次性漱口杯、一次性吸管、一次性治疗巾,使用后均按医疗垃圾处理,统一送医院指定垃圾站销毁处理。非一次性口腔器械使用后按“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如拔牙挺、牙钳、修复器械等,使用后的均予采用含有效氯1 000 mg/L消毒液浸泡30 min,后密封送供应室按供应室消毒流程规范清洗、消毒、灭菌,保证所有进入口腔的器械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口腔科常用的小器械如车针、根管扩大针、牙锉等,使用后用含有效氯1 000 mg/L消毒液浸泡30 min,再用超声波清洗机加3M多酶清洗液清洗10 min,擦干分类分型放专用车针灭菌备用。
3.3 落实高速涡轮牙科手机的规范使用、清洗、灭菌措施 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因此在病人使用后需将手机继续运转20 s~30 s,以排出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高速涡轮手机保证“手机一人一机一用一灭菌”。我院大力投入资金配备足够的手机设备及灭菌炉等高效的消毒设备,保证正常周转使用。超声波清洗机和快速高压蒸汽灭菌器的配套使用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灭菌手机,通常10 min至1 h内完成灭菌过程。使用后的手机在椅旁初步去污清洗,由消毒员收集登记,放入超声波清洗器内加3M多酶清洗液清洗3 min,再放入自动注油机内清洗注油养护,取出吹干,打包塑封后,放三次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在未开封下,有效期可达半年。如需急用可采用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可不封袋包装,裸露灭菌后存放于无菌容器中备用,有效期不得超过4 h。
3.4 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监测及定期维护 每次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时,消毒员常规检查各程序是否正常运转,每炉均放置3M高压化学指示监测卡监测是否达标,每月进行1次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菌片生物监测。 定期请专业工程师维护检测。
3.5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及洗手要求 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佩戴防护眼镜,治疗过程中禁止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诊治病人前后或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脱去手套后也要求洗手。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规范洗手,用流动水冲洗、肥皂洗手,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
3.6 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医用废弃物管理应指定专人负责,盛装医用垃圾的每个包装器盒外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志、标签,标签上注明垃圾产生单位、日期、类别及特殊说明,同时有专人对医用垃圾进行登记。医护人员应掌握医用垃圾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掌握医用垃圾分类中的安全知识,加强专业知识、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的教育。
4 讨论
大多数口腔医务人员认为,口腔本身就是有菌器官,无需严格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自我防护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概念不强。因此,应加强对口腔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和自我防护的教育,落实《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可预防和控制诊疗过程中交叉感染,工作中注意诊疗环境清洁与卫生,严格执行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方案,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加强口腔医务工作者的素质教育及知识培训、管理部门的有效干预,确保口腔医疗安全,控制和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海雪,周慧霞,左亚新,等.浅谈口腔的感染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6(2):38.
[2] 周冬平,杨宇萍,全文斌.口腔科病毒交叉感染状况的初步研究[J].中华口腔科医学杂志,2000,3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