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
发表时间:2010-12-21 浏览次数:456次
作者:武淳秋 作者单位:125000 辽宁葫芦岛,解放军第313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下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骨化性纤维瘤(ossifying fibroma)又称骨纤维瘤(osteo-fibroma)、纤维骨瘤(fibro-osteoma),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骨肿瘤,散发于全身各部骨骼。发生于颌骨者多为上颌骨,而下颌骨骨化性纤维瘤较少见,临床上易与颌骨囊性肿物相混淆。
1 临床资料
1988~2004年我科收治下颌骨骨化性纤维瘤2例,均为女性,年龄28~35岁。术前均拟诊为下颌骨囊性肿物,术中及术后病理得到确诊,术后预后好,随访4~10年无复发。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35岁,因发现右下颌区无痛性隆起渐增大1年余,于2004年8月25日以“下颌骨囊肿”收入院。病史中无疼痛、破溃史。入院查体:全身情况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右下颌体区颊、舌侧明显隆起,范围由右下尖牙至第一磨牙远中,约5 cm×3 cm大小,黏膜色温正常,质硬,无压痛,未触及乒乓球感。牙列咬合关系正常,牙齿无松动。右下尖牙、第一、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牙髓电活力测试阴性,第二磨牙牙髓活力降低。X线片检查:下颌右侧尖牙至第一磨牙区有约5 cm×3 cm密度减低影,边界清楚,大分叶状有切记,各牙根包含其内,根无吸收。在局麻下行下颌骨良性病变摘除术,术中见颊侧骨皮质极薄,开窗后发现肿物为实质性,有完整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均匀而韧硬,界线清楚,在右下第一磨牙处有分隔,第一、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牙根均已受侵袭,牙槽骨吸收,故拔除右下第一、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完整剥离取出肿物,刮净周围骨壁后缝合。术后愈合好。病理诊断:骨化性纤维瘤。
3 讨论
下颌骨骨化性纤维瘤国内文献报道较少[1]。该病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的膨胀性无痛性肿物,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可造成颌骨膨胀肿大,肿块表面皮肤正常。发生于上颌骨者可波及颧骨、上颌窦及腭部。发生于下颌骨者除造成面部畸形外可导致咬合关系紊乱,但本例病变范围已达5 cm×3 cm大小,仍未见咬合紊乱。术中肉眼观察瘤组织颇似纤维瘤,切面灰白色,呈囊状或编织样结构。镜下表现为丰富的纤维组织细胞之间夹杂有分化成熟的骨组织。根据肿瘤组织含骨组织及纤维组织的多少,其X线表现为多样化。通常为松质骨骨小梁排列破坏,骨质疏松,显示为密度减低的阴影,皮质骨膨胀变薄。由于纤维成分钙化程度不同,有的呈毛玻璃样,有的密度更高近似骨瘤。囊性型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单房或多房透亮区,边缘清楚,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颌骨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须具备下列条件:(1)临床或手术证实骨皮质膨大,肿块有完整包膜。(2)X线有限定边界。(3)镜下为良性纤维-骨性变,有骨牙骨钙化灶。
骨化性纤维瘤应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诊断[2]:(1)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以骨内异常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瘤样变或骨质生长发育障碍,呈弥漫性生长,边界不清的非肿瘤性病变。(2)造釉细胞瘤:好发于下颌骨磨牙区和颏部,病区牙根明显吸收呈截断状改变,肿块边缘呈分叶状硬化,病变大小囊悬殊,密度不均匀。(3)大型根尖囊肿:是根尖部感染而形成,呈相应的骨质破坏透亮区。临床上有牙痛史,而骨化性纤维瘤常无症状。
治疗采用手术切除,预后良好。上、下颌区的肿瘤可作颌骨部分或全切,尽可能保留下颌骨连续性。儿童患者如病灶发展缓慢,可不做手术,至成人颌面发育完全后,再作肿块切除,对于发展较快的病例,可作肿瘤部分切除或刮除,待到颌面骨发育成熟后,再完整切除肿瘤。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402-403.
2 卢勇,雷荀灌,周志瑜,等.颌面骨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5,30(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