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正畸治疗中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相关的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12  浏览次数:564次

  作者:陈玉梅,汪海峰,陈华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口腔医院,广西桂林541001;广西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广西桂林541551

  【摘要】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TMD)之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各类错牙合患者100例,采用方丝弓技术矫正,治疗前后拍颞下颌关节正侧位片、全颌曲面断层片、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髁突的位置变化。观察矫治中咬合创伤,颌间牵引等可能引起TMD的因素,记录关节有无弹响、疼痛、张口受限、肌肉紧张等症状。结果 颌间牵引TMD发生率为13.33%,整平牙合曲线TMD发生率为23.33%,咬合创伤TMD发生为40.00%。颞下颌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弹响、肌肉酸胀,严重者出现关节疼痛、张口受限。结论 在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牙合关系的改变的确对关节结构有明显的影响。只是有些影响未带来临床不适而被忽略。因此正畸医师在努力恢复形态学美观的同时,也应考虑治疗方式对患者功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治疗 正畸学 矫正

  长期以来,关于正畸治疗是否可以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TMD),一直是争议的问题,有很多学者认为正畸治疗或治疗后都可能发生TMD[1]。虽然从目前大多数文献来看,正畸过程不会引起或加重颞下颌关节病。但颞下颌关节问题仍然是正畸医师临床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TMD是口腔临床的一种常见病,一般认为TMD是多因素致病的,马绪臣等[2]指出:关节微创伤、关节内免疫反应、解剖结构、精神心理因素,是TMD的四大作用因素。虽然大量的研究结论认为正畸治疗并不能引起关节的问题,但是移动牙齿、牙合关系的改变的确对关节结构有明显的影响,是较为公认的易感因素及促发因素,应引起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我科各类错牙合患者100例,其中男30例,女70例,年龄12~39岁,平均25.5岁。均采用方丝弓技术矫正,观察矫治中咬合创伤、颌间牵引等是否引起颞下颌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

  2 结果

  各类治疗方式引起TMD发生率,见表1。

  表1 各类治疗方式引起TMD发生率比较(略)

  3 讨论

  TMD是口腔临床的一种常见病。一般认为TMD是多因素致病的,其中牙合因素是较为公认的易感因素及促发因素。在这些对颞下颌关节造成影响的牙合因素中错牙合畸形占据有重要的位置。曾金玲[3]指出深覆牙合干扰下颌的功能运动,引发前方及侧方牙合障碍而影响咀嚼功能以及导致TMD。牙齿移动、牙合关系的改变会对颞下颌关节造成影响[1],治疗中可能与TMD有关的因素有:

  3.1 咬合创伤 正畸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暂时性的早接触点,这类异常早接触长期的存在就变成牙合创伤。支抗的丢失是常见的创伤因素,如支抗磨牙的倾斜旋转;另外矫治器的干扰、不均匀磨耗也会造成牙合创伤,如成人唇向低位的尖牙排齐进入牙弓、缺少磨耗的上颌双尖牙舌尖及舌向的侧切牙舌侧边缘嵴。固定矫治器定位不准造成牙齿高低不齐,也会引起牙合的干扰。对已存在TMD的患者,牙合干扰是十分危险的,应当尽力避免干扰的出现。对成人患者,牙齿磨耗较明显者,除了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消除牙合干扰,治疗结束时及保持期间,也应检查牙合干扰点及咬合的平衡。

  3.2 颌间牵引 正畸治疗中应用的颌间牵引主要有Ⅱ类牵引、Ⅲ类牵引及斜形牵引,用来调整上下牙弓之间的关系。对称性的Ⅱ类及Ⅲ类牵引引起下颌矢状向位置的“改变”。这种改变引起下颌移位的同时,也会改变髁突相对关节盘的关系。Ⅱ类牵引时,髁突向前下方转动,关节盘应随之前移位;Ⅲ类牵引时,髁突向后上方移位,压迫盘后区,关节盘相对前移位,相比而言,Ⅲ类牵引时关节结构的改变更有可能造成临床的不适。斜形牵引引起关节的改变是不对称的,应当慎用或短时间应用。在做这些牵引时,应当认真评价记录患者治疗前的关节功能,在牵引过程中,应教会病人观察牵引后的关节反应,如有任何不适应当自行及时停止牵引。正畸医师对进行颌间牵引的患者,在每次复查时应当仔细检查关节的情况,不要只关心牙齿的改变,或等患者自己不能忍受抱怨时才发现。

  3.3 牙合平面 正畸医生使用各种方法解除过大的牙合曲线,纠正深覆牙合。如平导、摇椅弓、第二磨牙带环等等。多数情况下,整平的结果或多或少都将增加牙合平面的角度,下颌也因此向前下方旋转,髁突与关节也向前下移动。如果此时盘突关系不能被很好的维持,则可能出现关节症状。

  3.4 颌间高度的控制 正畸治疗可以轻易改变下颌的位置。下颌的向前向后旋转均会引起盘突关系的相对改变。在颌间高度减小时,下颌平面及牙合平面将减小,下颌逆时针旋转,髁突相对关节盘后移,此时最易出现弹响。因此,对低角病人在拔牙治疗时,应尽可能控制牙合间高度,防止由于后牙前移造成的颌间高度降低。

  总之,正确的正畸治疗操作不仅仅是合理的力学机制,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分析可以更好指导正畸的诊断与治疗,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的改变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 刘萍.颏兜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J].口腔正畸学, 2006,13(4):191-193.

  [2] 马绪臣.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7-50.

  [3] 曾金玲.前牙深覆牙合的形成机制及其临床意义[J].口腔正畸学,1998,5(3):134-136.

  [4] 刘怡.正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J].口腔正畸学,2006,13(2):86-8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