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AW技术在正颌术后牙牙合精细调整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0-09-27 浏览次数:436次
作者:王大为, 冯志才, 吴莉萍, 曾融生, 朱双林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 广东 广州 510055
【摘要】 【目的】 探讨MEAW技术在骨性错牙合畸形正颌术后精细调整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颌中心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期间使用标准方丝弓技术行术前正畸-正颌外科后遗留局部小开牙合,尖窝关系咬牙合不良、中线不齐、深覆牙合、牙合平面倾斜等错牙合的病例30例,年龄17~40岁,平均年龄24.5岁,采用MEAW技术加颌间弹力牵引,进行牙位及咬牙合关系的精细调整。【结果】 经过MEAW技术2-4个月的调整,全部病例均达到预期的矫治效果:磨牙Ⅰ类关系,中线齐,建立了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和良好的尖窝咬牙合关系。【结论】 MEAW技术可高效应用于正颌术后牙牙合精细调整。
【关键词】 正颌外科; 多曲方丝弓技术; 精细调整; 错牙合畸形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颌中心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分别具有上颌前突、上颌后缩、下颌前突、下颌偏斜等骨性错牙合病例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7-40岁,平均24.6岁。均使用美国TP公司 0.018系统方丝弓矫治器,经常规术前正畸-正颌外科(诊断及术式见表1)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错牙合: 其中局部开牙合24例,前牙深覆牙合6例,中线不齐18例,牙合平面倾斜5例,咬牙合不良17例,个别牙位异常19例,其它错牙合的8例。术后均使用MEAW技术进行精细调整。
1.2 矫治过程
经6-8个月术前正畸后手术,术后维持颌间牵引, 2个月后开始术后正畸。先制取阶段石膏模型,拍摄曲面断层片,了解牙齿移动情况及轴倾度,根据模型弯制个性化MEAW弓和根据具体情况联合应用各类牵引进行精细调整。
2 结 果
2.1 一般结果
30例病例,经过MEAW技术精细调整2-4月后(平均3.4月),全部病例均达到较理想的预期矫治效果:即关闭间隙、个别异位牙得到纠正、建立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中线对齐以及良好的尖窝咬牙合关系,达到牙合稳定状态。
2.2 典型病例(见附图1、图2)
3 讨 论
3.1 术后矫正的重要性
现代正颌治疗模式为术前正畸-手术-术后正畸,术前正畸主要是排齐牙齿、去除牙齿代偿,关闭间隙;正颌手术主要解决颌面骨骼三维的严重不调,由于颌骨的移动,必然导致其上的牙齿的咬牙合关系发生改变,而正颌手术不可能对个别牙齿进行精细调整,其所建立的牙合关系常不能立即取得并维持牙合平衡而使术后效果不稳定[2,3]。为了进一步改善牙合关系使其尽可能快地取得牙合平衡,防止复发以及解决一些术后意外出现的牙合关系紊乱等问题,都需要作一定的术后矫正[1]。Jacobs[4]和Bishara[5] 等认为,术后矫正主要是最后改善牙齿的尖窝咬牙合关系,让牙齿寻找新的最大尖窝咬牙合关系,使其尽可能取得牙合平衡,而要达此目标必须对牙齿作三维的精细调整。
3.2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与MEAW技术的优越性
以往的术后正畸多使用常规平直弓丝,而且为了让牙齿能够“容易”移动,往往采用较细的弓丝并结合应用各种附件和各式牵引,一方面,由于槽间距离短,牙齿间干扰大,单个牙齿移动受限,不能对每个牙齿作单独的三维调整;另一方面,应用过细过软的弓丝又会导致已经取得的转距丧失,往往“顾此失彼”,导致术后调整费时费力。
MEAW矫治技术是由Kim YH从传统方丝弓矫治技术发展设计出来并首先用于开牙合 的矫治,对开牙合、反牙合及下颌偏斜等难度大的错牙合有特殊疗效的矫治技术。主要通过弯制多个具有特殊力学优点的“L”形曲,并配合灵活多变的颌间弹性牵引,以达到竖直后牙、重建牙合平面的目的。MEAW弓每个L形曲既是弓丝整体的一部分,又可看作是相对独立的作用力单位,可以分别控制牙齿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置;且MEAW弓丝的长度为无曲弓丝的2.5倍,后牙段弓丝载荷形变率LDR(Load Deflection Ratio)低至无曲弓丝的1/10[6,7];另一方面,Yang等[8]研究发现,MEAW弓的LDR从前牙区到后牙区逐步降低,从而在同一根弓丝上同时实现了前牙段稳定和后牙段移动牙齿的目的。Yoshimura等[9]通过光弹实验比较理想弓和MEAW弓在后倾弯和垂直牵引共同作用下的力学特点,指出MEAW弓相对于理想弓,弓丝的弹性大大增加,矫治力柔和而持久,对后牙矫正效果好。MEAW技术与Begg技术“异曲同工”,众所周知,Begg托槽的设计因减少对牙齿的限制而移动迅速;而MEAW技术对牙齿限制的释放不是在托槽的设计上,而是表现在弓丝上的设计,既汲取了Begg技术的精华,又通过方丝弓托槽克服了Begg托槽对牙齿“放纵自由”的弊端。因此MEAW弓减少了托槽间的相互限制,牙齿可相对随意地在三维空间里移动,同时调节不同牙齿存在的不同错牙合, 在短时间内进行牙位、牙轴、转矩、覆牙合、覆盖等咬牙合的三维位置精细调整,建立良好的尖窝咬牙合关系。
3.3 应用MEAW技术纠正个别牙的错位
术后经常需要对个别牙位进行调整:对后牙扭转、倾斜者,可施以“L”形曲水平部分以不同的转矩和轴倾度,并逐步入槽;对牙齿高、低位者,可相应调整水平曲远中臂的高度;对牙弓中后段对刃或反覆牙合者,可相应的调整“L”形曲垂直部分以扩大下牙弓或缩小上牙弓。
3.4 应用MEAW技术纠正磨牙关系、中线和牙合平面偏斜
联合各类牵引是MEAW技术的一大特色。颌间弹力牵引是牙齿移动和拮抗为矫正骨性不调导致被拉伸的肌群和疤痕收缩的重要力源。一方面利用MEAW的形变力推动牙齿的移动,另一方面则要借助于不同方向和力值的颌间弹力牵引来引导牙齿移动。由于MEAW弓牙齿间的相互影响较小,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牙齿能够相对自由的移动,起到快速调整的作用。并可结合后倾弯调整磨牙、中线关系:有研究证实[10]MEAW弓每竖直后牙5、10、15,可分别获得1. 5、3、4.5 mm的间隙;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后倾弯的角度来调节获得间隙的大小。对磨牙轻度远中关系或前牙深覆牙合者加用II类牵引,当磨牙为近中关系或前牙浅覆牙合甚至反牙合者加用III类牵引;对中线不齐的病例,可采用一侧II类,另一侧III类牵引;下颌偏斜者通过MEAW弓中的后倾弯压低牙合平面高的一侧牙,并配合垂直牵引牙合平面低的一侧;此外对咬牙合不良者,尚可配合匣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交互牵引等。
3.5 应用MEAW技术纠正小开牙合
正颌术后经常遗留前牙开牙合或后牙段局部小开牙合,这是因为正颌外科打破原来口颌系统在畸形基础上的平衡机制,而功能的改造往往落后于形态的改造,麻醉过后神经肌肉会惯性的维持在原有的错牙合状态而必然对现有的咬合功能产生影响,骨块受到肌肉韧带等牵引而不易巩固[11],牙合板去除后,下颌并不稳定,术后正畸的目的就是引导下颌到最大的尖窝咬牙合位置。Kim YH[10]认为开牙合主要原因是后牙的近中倾斜,通过后倾弯配合前牙垂直牵引达到整体竖直、压低倾斜前磨牙及磨牙的作用;并使前倾牙齿的远中边缘嵴顺时针旋转,降低咬牙合接触点,同时利用钟摆效应内收前牙,最后使两个分离的牙合平面回归重合来矫正开牙合的。对前牙开牙合或覆牙合过浅病例,可自第二个曲起往后依次弯制3°-5°后倾曲,配合前牙垂直牵引。
3.6 应用MEAW技术打开深覆牙合
对于深覆牙合,MEAW弓使切牙和第二磨牙同时纳入矫治系统,形成反向唇弓,使牙弓整平。第二磨牙的加入,既加强了后牙支抗,又延长了MEAW弓的弧度,压低前牙的力量持续而温和,从而更有利于打开咬牙合。因打开咬牙合时不用前牙垂直牵引,前牙压低的同时,也有后牙的升高,因此高角病例的MEAW弓只弯制到第一磨牙或加用横腭杆或舌弓来减少磨牙伸长量以控制牙合平面打开的程度[12]。
利用MEAW技术在牙齿三维方向上良好控制的特点应用于正颌术后的精细调整是一个新的尝试。本研究证实了其在正颌术后精细调整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术后正畸提供了一个良好治疗手段的选择。
【参考文献】
张震康, 张熙恩, 傅民魁. 正颌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13-123.
曾融生, 杨小平, 王大为. 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J].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1,22(2) :144-146.
杨小平,曾融生,王剑宁,等. 严重骨性开牙合畸形的正颌外科矫治[J].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4,25(3s) :267-269.
JACOBS J D, BELL W H. Combined surgical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bimaxillary protrusion[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1983, 83:321-333.
BISHARA S E. Treatment planning in maxillary prognathism[J]. Am J Orthod, 1973, 64:384-388.
曾祥龙.现代临床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41-350.
徐宝华. 现代临床口腔正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2-104.
YANG W S, KIM B H, KIM Y H. A study of the regional load deflection rate of multiloop edgewise arches [J]. Angle Orthod, 2001; 71(2): 103-109.
YOSHIMURA O, MATSUI S. A mechanical study on 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A comparison with idea archwire during combined use of vertical elastics[J]. Orthod Waves, 1999, 58(3): 214-224.
KIM Y H. Anterior open-bite and its treatment with multiloop edgewise arch[J]. Angle Orthod, 1987, 57(4): 290-321.
PROFFIT W R. Contemporary Orthodontics[M]. St. Louis: Mosby Co, 1986. 545-556.
钱达军. 仿Burrstone辅弓打开咬合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4, 20(1) :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