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舍格林综合征与IL1β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0-08-04  浏览次数:418次

  作者:钱雅琴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舍格林综合征 淋巴细胞 IL1β

  细胞因子可以调节自身免疫性损害〔1〕。舍格林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拟定性、定量研究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在SS患者唇腺中的表达,以完善SS患者淋巴细胞过度浸润与激活的调节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符合1993年欧洲诊断标准〔2〕的SS患者2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2例,年龄27~67岁,其中35~65岁者占76%。病程3个月~7年,均为初诊患者,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健康对照10例。取材部位为下唇,局部无糜烂及溃疡。

  1.2 方法 常规石蜡包埋,将蜡块连续切取厚度为5 μm的切片,常规烤片脱蜡、选片。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L1β抗体,SP9002试剂盒 (血清浓度为1∶10,二抗浓度为1∶100,三抗浓度为1∶100),及DAB显色剂均由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SPTM(StreptavidinProxidase)法进行染色:(1)定性:细胞膜上有深褐色的环形着色或/和胞浆内有棕褐色的颗粒者为阳性细胞。(2)定量:将染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作图像分析,在40倍镜下随机测4个视野,用平均灰度值评价各抗体阳性反应的强度。

  1.3 统计学处理 唇腺中各抗体水平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和相关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IL1β检出率 SS病变组唇腺中,IL1β的检出率为100%,正常对照组的检出率为0。

  2.2 定性分析IL1β在唇腺中的表达 病变程度与淋巴细胞浸润、过度表达呈正相关。病变程度轻微的标本,腺细胞与正常相比基本正常,病灶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呈弥散分布,IL1β蛋白的染色呈阳性表达。病变程度重的标本,腺细胞变性、萎缩较明显。在病变严重时,可见腺细胞结构破坏、溶解,甚至被炎性细胞所代替。导管扩张、增生性改变,出现若干层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病灶内大量的淋巴细胞呈灶性浸润分布,IL1β蛋白的染色呈强阳性表达。

  2.3 定量分析IL1β在唇腺中的表达 采用图像分析仪分析IL1β蛋白阳性表达的淋巴细胞染色程度:正常唇腺中抗体染色程度的灰度值:175.68±6.08,病变唇腺中抗体染色程度的灰度值:135.47±6.64(灰度值范围:0~255)(P<0.01),表明SS病变唇腺与正常唇腺的IL1β抗体阳性细胞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浸润为特点。淋巴细胞在慢性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抗炎、致炎的双重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SS患者唇腺组织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在淋巴细胞灶性浸润的组织,腺泡破坏、导管扩张、增生,若干层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及淋巴细胞浸润的程度明显重于淋巴细胞弥散浸润的组织,这说明淋巴细胞的过度浸润与激活与炎症病变程度相关。

  3.2 IL1β是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是诱发炎症反应的主要环节之一〔3〕。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聚集和活化是机体组织损伤时细胞反应的一个显著标志,细胞因子可通过调节这些细胞功能活动来调节机体或局部组织的免疫力。IL1β在炎症反应中作用是复杂的:作为一种细胞因子激发全身与局部的炎症反应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同时对免疫系统内其余细胞或自身细胞起一定调节作用〔4~6〕。IL1β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具有免疫调节、急性期反应的作用,并参与机体炎症反应〔7,8〕。因此,IL1β与淋巴细胞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可能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IL1β可调节淋巴细胞的过度浸润与激活,进一步浸润的淋巴细胞和被激活的淋巴细胞有可能产生更多的IL1β,如此反复,淋巴细胞过度浸润与激活,IL1β大量产生。这种恶性循环必将导致慢性炎症的扩大与持续发展。本实验结果表明:SS患者唇腺组织中IL1β蛋白的表达强度与淋巴细胞的过度浸润程度密切相关,与炎症反应也密切相关。提示IL1β与淋巴细胞的正反馈调节机制存在于SS的炎症反应过程中。

  3.3 唇腺组织中的IL1β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密切相关;淋巴细胞浸润密集的组织,炎症浸润广泛,导管上皮增生与腺泡破坏显著。与IL1β等细胞因子相关的淋巴细胞浸润与激活促进了SS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君璎,黄惟让.免疫生物学概论〔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25661

  2 俞创奇.舍格林综合征的口腔表现与诊断〔J〕.上海口腔医学,1998;7(2):11720.

  3 Dubravec DB,Spriggs DR,Mannick JA,et al.Circulating human peripheral blood granulocytes synthesize and secrete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0;87:675861.

  4 Fox RI,Theofilopoulos AN,Altman A.Production of interleukin 1(IL1)by salivary glands lymphocytes in Sjgren's syndrome.Detection of reactive cells by using antibody directed to synthetic peptides of IL1〔J〕.J Immunol,1985;135:310915.

  5 Galbraith GM,Hagan C,Steed RB,et al.Cytokine production by oral and peripheral blood neutrophils in adult periodontitis〔J〕.J Periodontol,1997;68:8328.

  6 Dustin ML,Rothlein R,Bhan AK,et al.Induction by IL1 and interferon gamma:tissue distribution,biochemistry and function of a natural adherence molecule (ICAM1)〔J〕.J Immunol,1986;137(1):24554.

  7 Ishai L,Ronni G,David P,et al.Elevated levels of CRP in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an unrecognised potential hazard〔J〕? BJOG,2005;112(7):9525.

  8 Pau E,AlonsoMuriel I,Gómez R,et al.Plasma levels of 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 may determine the onset of early and late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J〕.Hum Reprod,2006;21(6):14536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