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依从性对慢性牙周病治疗的影响及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0-01-14 浏览次数:657次
作者:孙钦峰,徐岩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 济南 250012 【摘要】 目的 分析牙周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93例已进入牙周支持治疗阶段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其依从性的程度,分为完全依从性组和不稳定依从性组,记录简化软垢指数、简化牙石指数、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患者对牙周病的认知程度是影响依从性最重要的因素,年龄也对依从性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性别、收入、付费方式、文化程度等对依从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完善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努力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牙周炎疗效的长期稳定。
【关键词】 牙周病;依从性;因素分析
BAO Zhexuan, SUN Qinfeng, XU Yan
(Department of Periodontal, School of Stomot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12,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Methods 93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 who had undergone 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SPT)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mplete compliance and the erratic compliance groups. Debris indexsimplified(DIS), calculus indexsimplified(CIS), plaque index(PLI), and bleeding on probing (BOP) were determined, and also a questionnaire was used for survey and SPSS 13.0 software packag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Patient′s cognitive degree of periodontiti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o their compliance, while other factors, such as gender, age, income, paying manner,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had few effects on compliance. Conclusion Dentists should realize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oral hygiene instruction(OHI)and try their best to improve the cognitive degree. This leads to a strengthened compliance and therefore a longterm stability of management effects.
Key words: Periodontitis; Compliance; Factor analysis 牙周炎是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我国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它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正畸和修复以及支持治疗等的综合治疗。在牙周支持治疗阶段(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 SPT),长期疗效的维持依赖于患者良好的依从性[1]。在临床工作中,牙周炎患者的依从性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严重影响了牙周炎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通过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93例在SPT阶段的牙周炎患者进行了分析,探讨患者的依从性对牙周病治疗的影响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调查2007年7月~2008年3月在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就诊的复诊患者93名。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已完成基础治疗,且已进入SPT阶段;最近3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无妊娠;无血液、内分泌、甲亢等系统性疾病。
根据其依从性的程度,将上述患者分为:①完全依从性组(complete compliance):能记住复诊时间,坚持在约定时间前后1月内复诊,且这些患者进入SPT期后已至少复诊3次及以上共51例,其中男29例(56.9%),女22例(43.1%)。年龄19~71岁,平均44.5岁; ②不稳定依从性组(erratic compliance):超出预约时间1个月以上才进行复诊,且这部分患者进入SPT后,经过1次或2次复诊即中断治疗达1年及以上的患者。共42例,男24例(57.1%),女18例(42.9%)。年龄18~69岁,平均42.5岁。
1.2 临床检查 所有检查均由同一名临床医生操作完成。
1.2.1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ral hygiene indexsimplified, OHIS) 根据Greene和Vermillion提出的标准,包括:简化软垢指数(debris indexsimplified, DIS)和简化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simplified, CIS)。全口检查6个牙面:16、11、26、31的唇颊面和36、46的舌面。将每个牙面的计分相加后除以受检牙面,即为该个体分值。
1.2.2 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 根据Silness和Loe标准,将菌斑指数分为0、1、2、3共4级:0级龈缘区无菌斑;1级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2级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3级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每颗牙齿检查4个牙面,即近中颊面、正中颊面、远中颊面、舌面。每颗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之和除以4,个人记分为每颗牙记分之和与受检牙数之比。
1.2.3 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 记录阴性或阳性。
1.2.4 探针深度(Probing depth, PD) 龈缘至牙周袋底的距离。
1.3 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内容:①日常口腔卫生健康行为(刷牙次数、方法、时间、牙线和牙间隙刷的使用、牙刷的更换频率)及吸烟的情况;②是否了解牙周病的病因、治疗计划、按时复诊的重要性等;③牙周健康知识的来源;④患者的自身概况(文化程度、收入、付费方式);⑤未能按时复诊的原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两组间率或构成比比较用χ2检验,均数比较用两样本t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完全依从性组中男占56.9%(29例),女占43.1%(22例),以36~65岁的中老年人为主。不稳定依从性组中男占57.1%(24例),女占42.9%(18例),青年人相对较多。两组患者在性别(P>0.05)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年龄构成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付费方式、收入、文化程度构成上相似(P>0.05)(表1)。 两组患者的牙周健康知识来源无明显差异(P>0.05),大部分来自于医生和医院的宣传以及各种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来自于学校健康教育方面的很少(表2)。可见,学校健康教育在患者获取牙周健康知识方面作用甚微。需要指出的是,在两组患者的知识来源中,医生及医院的宣传教育占据了较大比例。这说明,在学校健康教育匮乏的现状下,医生和医院在牙周健康知识的宣传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表1 两组患者在付费方式、收入及文化程度上的比较对未能按时复诊的原因分析发现:不稳定依从性组中有18人(42.9%)是由于认为自己的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没有必要进行复诊;13人(31.0%)因为工作忙,没时间;4人(9.52%)因为是外地居民,不方便就诊;3人(7.14%)是由于治疗费用高,负担吃力;3人是由于其它原因。可见,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经过牙周治疗,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后,就认为没必要继续坚持治疗。可见,对牙周炎需终身维护的认知程度低,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3 讨 论
依从性可包括治疗依从性、用药依从性等[1]。一般来说,可以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有:①患者方面的因素:如疾病的轻重缓急、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等。患者的性别、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等也可能影响患者的依从性。②医务人员方面的因素:包括治疗方案的复杂程度、费用、医生对病情解释是否完整、清楚等[2]。此外,医患关系等因素也可影响患者的依从性。
对于SPT阶段患者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同学者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相同。Ojima[3]等通过对1?896名牙周炎患者11年的研究,认为年龄是影响SPT依从性的最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坚持SPT计划的趋势较年轻患者更高,并认为SPT依从性在性别间无显著差异。而Demetriou[4]等对521名患者14年的研究认为,年轻患者失访率明显偏低,而且女性在完全依从性组中明显多于男性。对于其他因素如收入、文化程度等,学者间也存在较多的争论[5]。在本次临床调查中,联系依从性的一般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的一些具体现状,我们认为:对牙周炎的认知程度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年龄原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其它因素可能对依从性无明显影响;完全依从性组患者的口腔卫生和菌斑控制要明显好于不稳定依从性组;医生和医院在牙周健康知识的宣传上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本次调查也分析了每位患者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水平的变化,但未发现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两组患者完成基础治疗后的时间较短,观察持续时间也较短,两组临床指标还未出现显著性的变化。因此,延长维护期的调查时间、增加样本量将是以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由于很难对依从性进行量化和分类,因此,对其分组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6]。依从性本身属于社会学范畴,不同国家患者的依从性差别较大。而我国对牙周炎患者依从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次调查没有可以借鉴的标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依从性较好的患者一般都能在预约时间前后来就诊;而超过1个月未复诊的患者其依从性往往较差。分析这类患者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将是牙周专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牙周病预防和治疗必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理论[7]认为:如果患者对口腔健康知识和牙周病的病因、治疗计划、及时复诊的重要性以及不能按时复诊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那么患者某些口腔健康行为,如使用牙线或牙间刷、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及治疗等,将难以得到保证;而诸如吸烟等有害行为,也难以戒除。本次调查证实了两组患者在对牙周病各方面的认知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提高患者对于牙周病各方面的认知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这与周卉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
因此,牙周专科医生应努力提高患者对牙周炎的认知程度,以获得患者良好的配合。特别是在学校口腔健康教育非常匮乏,医生和医院成为患者相关健康知识重要来源的现状下,牙周专科医生更应当重视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菌斑控制、戒烟的重要性,按时复诊、牙周治疗后的终身维护的必要性以及牙周炎可能对全身健康造成的危害等。从而,使患者意识到到自己在整个牙周治疗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为牙周病的治疗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ZK(#]沈爱宗,陈飞虎,陈礼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医学导报,2005,24(8):712714.
[2]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87188.
[3] Ojima M, Hanioka S S. Survival analysis for degree of compliance with 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J]. J Clin Periodontol, 2001, 28(12):10911095.
[4] Demetriou N, TsamiPandi A, Parashis A. Compliance with supportive periodontal treatment in private periodontal practice. A 14year retrospective study[J]. J Periodontol, 1995, 66(2):145149.
[5] Renvert S, Persson G R. 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 [J].Periodontol 2000, 2004, 36:179195.
[6] Miyamoto T, Kumagai T. Compliance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505 patients treated and maintained for 15 years[J]. J Periodontol,2006, 77(2):223232.
[7] 黄薇,江汉.口腔健康行为模式的研究概况[J].广东牙病防治,2003,11(1):7071.
[8] 周卉,陈文杰.深入访谈法对牙周系统治疗维护阶段患者依从性的作用[J].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