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固化复合树脂牙体修复失败原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09-07-01 浏览次数:807次
作者:戎志静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卫生学校, 河北 承德 067000《河北医学》2008年8月11卷8期 经验交流【关键词】 光固化复合树脂 牙体修复 失败原因 光固化复合树脂自八十年代广泛应用于牙体修复以来,由于其具有色泽酷似牙体组织,粘接力强,操作方便等优点,是目前治疗牙体缺损的首选材料,深受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的欢迎。但由于各种原因,工作中常会遇到牙体修复物的脱落、变色、继发龋等修复失败的问题。本文就牙体修复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综述如下: 1 复合树脂的性能 1.1 物理性能 1.1.1 体积收缩:现有复合树脂均存在一定的聚合体积收缩,体积收缩结果导致复合树脂与牙体之间形成数微米的边缘裂缝,并产生5~8Mpa的收缩应力,最终产生食物残渣各种微生物向裂缝中的渗透。边缘微渗漏将导致树脂修复体与牙体组织之间不密合,容易产生继发龋及修复体的松动脱落。 1.1.2 固化深度: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整块树脂的聚合是不一致的。在接近光源的表层,聚合比较完全,因光线透过复合树脂时强度逐渐减弱,故深层树脂往往聚合不完全,当超过一定深度后,单体的聚合程度极小,树脂的强度非常低[1]。 1.2 化学性能 1.2.1 残留转化率和残留单体:残留单体对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安全性有直接的影响,残留单体量越大,复合树脂的机械强度越低,对牙髓的刺激性越大。空气中的氧气是一种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其阻聚作用主要表现在复合树脂表层,可形成由残留单体和低聚物构成的发粘表面层。另一种阻聚作用出现在复合树脂的底层,当采用含丁香酚的射层材料垫底时,由于丁香酚也是一种阻聚剂,复合树脂的聚合将受到影响,从而降低聚合转化率。 1.2.2 粘接性能:复合树脂与牙体的粘接性主要有两方面意义,即固位和边缘封闭。复合树脂本身粘度大且呈疏水性,在亲水性的牙体表面难以顺利辅展和渗透而难以流动,在含水和有机物较多的牙本质上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因此,单独用复合树脂难以获得有效固位和良好的边缘封闭,必须与粘接剂联合使用才能达到目的。 1.3 机械性能 1.3.1 耐磨性:复合树脂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受到四种类型磨耗,即牙刷牙膏磨耗、食物磨耗对颌磨耗和复合磨耗。复合树脂承受咀嚼力时,由于基质树脂与无机填料的弹性损量相差较大,应力主要通过弹性损量较低的树脂间传递,造成低强度树脂被磨耗,填料逐渐暴露脱落。 1.3.2 疲劳强度:经长时间使用后,复合树脂不仅会产生磨耗而且将出现疲劳现象,其外形逐渐改变(蠕变),表面和内部逐渐出现裂缝并缓慢增大,达到其疲劳极限后,即发生破坏和断裂。 2 失败原因分析 2.1 修复体松动脱落 2.1.1 术者操作不正规。未彻底去龋及过多保留软化牙本质和修复时隔湿不严密,有水和龈沟液进入材料,或涎液沾污酸处理后的釉质表面,形成一层涎蛋白膜而导致修复体脱落[2]。 2.1.2 垫底材料的使用不当。对深龋的氢氧化钙垫底,垫底材料不宜过厚,垫底过厚,窝洞深度变浅,则洞侧壁与修复体接触面积减少,树脂与牙齿接触面的釉质—树脂间粘接力亦减少。 2.1.3 咬合力超过粘接力。粘接力大小与粘接面积成正比,即粘接面积越大其固位力越大[3]。当无意识咬硬物、外力撞击,早接触、夜磨牙时,均是咬合力集中在某一牙或多个牙的早接触点上,咬喝力超过粘接力,是导致修复体松动脱落的重要原因。 2.1.4 修复材料未能完全固化 2.1.4.1 光照时间不足或一次光照填料过多过厚,造成表层材料已硬固,而深层或周边材料尚未完全固化。 2.1.4.2 光固化仪使用多年,光导系统的陈旧,滤光片损坏及电压改变等原因,均可导致有效光强度的减弱。
2.1.4.3 复合树脂由于贮藏时间过长或贮藏不当,其有效成份的改变,亦可对树脂的固化质量产生影响[4]。 2.2 修复体变色:树脂修复体的变色,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内源性变色及外源性变色,并且以后者为多见[2]。 2.2.1 内源性变色:为树脂材料性能所致,主要是材料内某些化学成份变化引起,但此类变色一般轻微。 2.2.2 外源性变色:对于修复体表面变色,多由于修复体表面粗糙,不够光洁而导致有色物附着,或某些患者有吸烟、喝茶等习惯所致。 2.3 继发龋:在正常情况下,树脂与牙面在粘接面处均产生收缩应力。当时间渐长时,应力逐渐释放,界面处产生裂隙,导致气填体边缘变色,以致发生继发龋。 2.3.1 由于去龋不彻底,过多保留软化牙本质。 2.3.2 修复体与牙面洞壁不密合及修复体或牙体边缘的折裂,或洞缘有垫底材料、被唾液溶解造成小缝隙,而引起继发龋。 2.4 牙体折裂 2.4.1 去龋时为不破坏牙齿外形及邻面关系而保留过多无基釉。 2.4.2 无髓牙因失水而变脆,当患者使用不当,撕咬过韧过硬食物,或有创伤颌时,是造成牙体折裂的重要原因。
3 讨论
3.1 严格按正规要求操作。在光固化过程中均可出现聚合收缩。体积的收缩必然在树脂内部及树脂和牙齿的粘接界面产生应力收缩,成为一种破坏界面粘接的因素[1],树脂边缘就会出现缝隙,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初填时不细心,挤压不实就会加大边缘缝隙,既影响固位力,也给继发龋的形成造成有利条件。
3.2 保护健康牙髓。对较深窝洞应采取氢氧化钙垫底处理,以免出现修复后疼痛。
3.3 较深大窝洞宜分层分区固化。由于光固化仪可透过树脂深度为2~5mm, 深度越大光衰越严重,因而易造成深部材料未完全固化,针对较大洞型修复,我们应采取分层分区方法,每次光照材料厚度在2mm左右,固化区直径在5mm以内[1]。
3.4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树脂的粘接强度能不断提高,但当时间到80s左右时,不再因光照时间延长而明显变化[10]。光照时间的延长同时还可弥补因光固化仪陈旧,工作电压下降等原因造成的有效光照强度的降低。光照时间最好在40~60min。
3.5 患牙的修复应恢复正常的生理形态。患牙必须与邻牙之间保持正常的生理间隙,如果在修复时将间隙充满,或将两相邻牙树脂连在一起,不但不能增加树脂固位,反而因每个牙齿均有的正常生理动度,导致修复体松动脱落,并引起牙龈炎及继发龋。
3.6 避免咬颌创伤的存在。修复体应避免承受过大的咬颌力,因为咬颌创伤是导致修复体脱落及牙体折裂的重要因素。针对覆颌较深,覆盖较浅,咬颌较紧的患者,应特别注意调颌,必要时可适当降低咬颌接触面。
3.7 注意修复体的打磨抛光。光固化修复体成形后一定要仔细打磨抛光,抛光不仅能提高修复体的光泽,减少染色,而且可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5]。
3.8 其他因素:防湿及防止再污染,在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患者唇及舌的活动,使唾液再次浸湿牙面。另外要特别注意龈沟液。再有吹干时注意气中不要含有油雾,充填的刀具一定要清洁。如不注意均可造成粘固失败。
【参考文献】 [1] 王翰章,主编.中华口腔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04-1007.
[2] 王光华,彭式韬,著.牙体修复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5.
[3] 施长溪.粘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J].应用口腔医学杂志,1986,3:165.
[4] 施长溪,等.七种光固化树脂及四种遮色剂与牙釉质的剪切粘接强度测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8,23:359.
[5] 邱峰,等.光固化复合树脂贴面修复变色前牙[J].口腔医学,1995,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