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福建省北部地区儿童牙弓周长发育的测量

发表时间:2009-07-01  浏览次数:651次

作者:叶晓昂, 姚军, 高升辉, 卢兆杰, 闫福华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综合科, 福州 350002 【摘要】  目的 获取福建省北部地区政和县儿童牙弓周长的测量数据,研究当地儿童牙弓周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方法 选取福建省建瓯市政和县3~9岁儿童321名,采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及分规对其上下颌模型的牙弓周长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牙弓周长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除下颌第一恒磨牙间牙弓周长之外,其他各段牙弓周长均在7~9岁组出现显著增长。 结论 7~9岁是牙弓周长显著增长的年龄段,其原因可能与恒切牙的萌出有关。

【关键词】  牙弓; 牙测量学; 人体模型,牙; 福建

  Developmental Measurements of the Dental Arches of the Children in Northern Fujian Province

  YE Xiao’ang, YAO Jun, GAO Shenghui, LU Zhaojie, YAN Fuhua

  Department of comprehension, The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i,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ate the dental arch perimeter of the children in Zhenghe, FuJian, to know the development regularity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growth of the tooth.  Methods  321 children who are between 3 and 9 years old enrolled in Zhenghe, Jian'ou, Fujian.  To measured the arch perimeter of dental model using calipers with digital.  Results  Some sexual difference of the arch perimeter in 5~7 years old between mandibular permanent first molars was found.  There is significant increase between the arch perimeter of 7~9 years old due to the eruption of incisors.  Conclusion  The arch perimet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 in the period of 7~9 years old. The changes is perhaps due to the eruption of incisors.      KEY WORDS:  dental arch; odontometry; manikins tooth; Fujian

  A:第二乳磨牙间; B:第一恒磨牙间; APE:第二乳磨牙间牙弓周长; AP6:第一恒磨牙间牙弓周长.    图1  牙弓周长(略)

  Fig 1  Arch perimeter  

  在儿童牙科中,预测牙牙合的发育对于诱导儿童牙齿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但是,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牙牙合生长发育存在着种族地域差异[14]。目前国内关于牙牙合模型的测量研究报道虽多,但均集中于恒牙列的研究。笔者通过纵向研究的方法获取福建省北部地区儿童牙弓生长发育的数据资料,了解该地区儿童牙弓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和国际间儿童牙牙合发育的研究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福建省北部地区建瓯市政和县321名儿童,年龄3~9岁,其中≥3~4岁14名,男性8名,女性6名;≥4~5岁69名,男性34名,女性35名;≥5~6岁93名,男性47名,女性46名;≥6~7岁67名,男性43名,女性24名;≥7~8岁60名,男性42名,女性18名;≥8~9岁18名,男性9名,女性9名。排除牙牙合 、颅面部外伤史、有正畸治疗史及颌面部明显畸形儿童,如唇裂、腭裂、软硬组织明显前凸后缩等。

  1.2  测量工具  电子数显游标卡尺(精确度0.01 mm),直径0.5 mm的铅丝(上海齿科器械厂)。

  1.3  测量方法  用印模材料(登士柏藻酸盐印模材)取研究对象上下颌印模,采用贺利超硬模型石膏灌模。要求模型边缘达到上下颌唇颊侧移行皱襞处,包括牙、牙弓、基骨、移行皱襞、腭穹窿、唇系带。模型清晰、完整,符合测量要求。测点的标定及读数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每个项目测量3次,取3次的平均值为测量值。参照文献[5]将本次测量的精度定为0.1 mm。在录入数据时,将精确度为0.01 mm的原始测量数据经四舍五入后定为测量数据。测量模型如存在连续两个牙位测点丧失(龋损或缺失),则不予测量,测量两段牙弓周长(arch perimeter,AP)。第二乳磨牙间牙弓周长(APE):应用直径0.5 mm的铅丝1根,沿上颌或者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颊尖、近中颊尖,经前磨牙颊尖、尖牙牙尖、侧切牙切缘、切牙切缘到对侧第二乳磨牙远中颊尖进行测量,使铅丝呈一弧线,再将铅丝弄直后测量其长度(图1A)。      第一恒磨牙间牙弓周长(AP6):如第一恒磨牙已萌出,则测量从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至对侧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的弧形长度(图1B)。

  1.4  统计学处理

  1.4.1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牙弓周长各测量项目的性别差异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牙弓周长各测量项目的年龄组间差异分两种情况:应用两样本t检验对有2个年龄组数据的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有3个年龄组数据的测量项目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结果表明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测量项目进行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LSDt检验。

  1.4.2  重复测量信度的评价  参照文献[6],采用简单相关系数做为重测信度的评价指标。在所有测量模型中随机抽取35个样本,选取上颌APE和下颌APE进行两次测量,测量方法如前所述,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为1周。

  2  结果

  2.1  性别比较  未按年龄分组上下颌APE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均为男性>女性。按年龄分组后,上颌APE各年龄组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均为男性>女性。下颌APE 3~5岁组、5~7岁组性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为男性>女性。其余各年龄组各段牙弓周长未见显著性性别差异(表1,2)。

  表1  牙弓周长的性别间比较(略)

  Tab 1  The sexual comparison of the arch perimetergroups not divided by agesmm

  APE:第二乳磨牙间牙弓周长; AP6:第一恒磨牙间牙弓周长.  与男性比较,☆:P<0.01.

  2.2  各年龄组AP比较  上下颌APE各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5~7岁组和3~5岁组间未出现显著性差异,7~9岁组与5~7岁组比较出现显著增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7~9岁组与3~5岁组比较增长也有显著性意义(表3,4)。上下颌AP6只测量5~7岁组和7~9岁组,而下颌后者与前者相比出现显著的增长,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2  各年龄组牙弓周长的性别间比较(略)

  Tab 2  The sexual comparison of the arch perimetergroups divided by agesmm

  APE:第二乳磨牙间牙弓周长; AP6:第一恒磨牙间牙弓周长.  空白:无样本或<10例.  与男性比较,☆:P<0.05, ☆☆:P<0.01.

  表3  牙弓周长年龄组间的比较(略)

  Tab 3  Comparision of the arch perimeter between age groupsmm

  APE:第二乳磨牙间牙弓周长; AP6:第一恒磨牙间牙弓周长.  F:上颌APE和下颌APE比较;t:上颌AP6和下颌AP6比较.  年龄组间两两比较,☆:P<0.01.

  表4  牙弓周长3个年龄组两两比较(略)

  Tab 4  Intercomparison of arch perimeter between 3 age groupsmm

  APE:第二乳磨牙间牙弓周长;1组:3~5岁组,2组:5~7岁组,3组:7~9岁组;年龄组间两两比较,☆:P<0.01.

  2.3  重复测量信度的评价  对两次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和0.936,均呈高度正相关,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关于模型测量的精度  模型测量的精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测点(牙尖、牙冠的轴角、边缘嵴等)并非都是边缘清晰的形状、测点的确定受测量者主观判断的影响较大、以及石膏在硬固过程中的膨胀变形等,因而,有研究表明即使采用精确度0.01 mm的测量工具,手工模型测量的精度也仅能达到0.1 mm[5]。因而本研究参照有关文献将本次测量的精度定为0.1 mm[6]。

      3.2  关于AP

  3.2.1  AP的性别差异  AP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未分年龄组时,上下颌APE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上下颌AP6无显著性别差异。分年龄组后,9组中有5组表现出显著性性别差异,除一组样本例数过少的组之外其余均为男性>女性。

  3.2.2  AP的年龄差异  上下颌APE有3个年龄组的数据资料,在5~7岁组和3~5岁组之间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而7~9岁组均显著大于5~7岁组。上下颌AP6只有两个年龄组的数据资料,上颌AP6 7~9岁组显著大于5~7岁组,下颌AP6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总之,除下颌AP6之外,其他各段AP均在7~9岁组出现显著增长。这一变化趋势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7~9岁是恒切牙替换的高峰期[6]。四个恒切牙牙冠宽度总和明显大于四个乳切牙,而且较乳切牙唇倾[7],同时恒切牙萌出刺激了牙槽骨的生长,因而促使牙弓周长增加。

【参考文献】    [1] 王 萍,李晓智,周 建,等. 重庆市正常牙合青少年牙列指数测量分析[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4, 20(7):404406.

  [2] 许艳华,徐 芸,余 兵,等. 云南省汉族正常牙合牙、牙弓、基骨的测量分析[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3, 19(6):358360.

  [3] Smith S S, Buschang P H, Watanabe E. Interarch tooth size relationships of 3 populations: does Bolton's analysis apply[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0,117(2):169174.

  [4] Burris B G,Harris E F. Maxillary arch size and shape in American blacks and whites[J]. Ang Orthod, 2000,70(4):297302.

  [5] 宋又廉,凌欣南,蔡春玉. 牙颌模型测量精度的正确界定[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4,28(4):259261.

  [6] 石四箴. 儿童口腔病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233.

  [7] 皮 昕,何三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M].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25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