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2-04-06 浏览次数:424次
作者:陈建中,李结华,唐海沁,桂雪琼 作者单位:安徽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胆红素(BIL)、尿酸(UA)及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09例ACS患者及6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BIL、UA及血脂水平。结果 ACS组发作期较健康体检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均减少(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增高(P<0.05),而ACS恢复期血清BIL恢复正常。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之间BIL、U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UAP组及AMI组TBIL、DBIL、IBIL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减少(均P<0.05)。结论 血清BIL、UA及血脂水平的联合检测在ACS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胆红素,尿酸,血脂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BIL)、血尿酸(UA)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1〕,但报道较少,且意见尚未统一〔2,3〕。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BIL和血U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按照200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修订的诊断与治疗指南,选择自2004年1月1日~2007年7月1日确诊为ACS住院患者209例,男168例,女41例;平均年龄(72.2±11.3)岁,其中108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0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2 w后恢复期组207例(209例中有2例死亡)。选择体检中健康对照组62例,男48例,女14例,平均年龄(69.3±9.8)岁。各组之间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排除重度肥胖、严重高血压、痛风、心力衰竭、肝胆疾病、肾功能障碍及长期服用利尿剂的患者。
1.2 方法
209例ACS患者及62例健康者均禁食12h后与清晨空腹采血3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UA。所有试剂盒均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
2 结果
2.1 ACS患者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ACS发作期TBIL、DBIL及IBIL均明显降低,TC、TG和LDLC显著升高;恢复期TBIL、DBIL及IBIL恢复正常,TC、TG和LDLC仍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ACS患者发作期和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血清BIL、血脂水平比较(略)
2.2 UAP组及AMI组患者UA、BIL水平
UAP组和AMI组血U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及AMI组TBIL、DBIL及IBI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UAP组和AMI组间各项指标检测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UAP组和AMI组与对照组UA和BIL水平比较(略)
3 讨论
目前已确认血清LDLC和TG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也证明了此观点。然而冠心病的发病极其复杂,研究显示,血清UA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其病死率之间呈独立相关关系〔4〕。UA为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脱氢酶降解嘌呤的代谢产物,机体的缺氧、损伤等都可使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升高,UA生成增加,但UA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作用为:①升高的UA水平促进LDLC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②升高的UA水平伴随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并参与炎症反应,后者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并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ACS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③尿酸盐可直接沉积于冠状动脉壁,损伤动脉内膜,促进脂质沉积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④UA可诱发和促进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间接地参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5,6〕。
很多研究提出高水平的UA可预示着冠脉病变的高风险。本研究显示ACS组患者血清U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虽然目前还未公认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它可以与其他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Schwertner等首先发现了TBIL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负相关,提出低胆红素血症为冠心病的另一危险因素〔7〕。国内有关报道亦显示,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8〕。此后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明,胆红素这一体内正常存在的物质同谷胱甘肽一样,是机体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的成员之一,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30%左右,它可以有效地保护细胞免遭自由基损伤,阻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在氧化应激的情况下发挥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9〕。
本研究表明ACS患者血清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IBIL显著低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血清BIL降低主要是DBIL,推测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主要为DBIL。虽然有学者在基因水平上研究认为UGTIA1等位基因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不提供对冠心病的保护作用,而低胆红素血症中也未发现冠心病危险性增加,但多数研究表明BIL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LDLC的氧化,因为BIL与白蛋白分子的不对称结合使DBIL分子上的氢转换为活性氢原子。加上胆红素分子内的共振双键系统使DBIL具有捕获氧自由基的能力,减缓斑块形成。
血清UA升高和(或)BIL降低可能在ACS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上述代谢紊乱进行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检测血清BIL、UA水平对评估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和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文波,段少华,孙晓键,等.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水平的变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6):439.
2 Olinescu R,Kummerow FA,Greabu M,et al.The levels of bilirubin may be related to an inflammatory condi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Rom J Intern Med,1999;37(3):23949.
3 程友琴,尹秋生,崔吉君.对胆红素的再认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5):3501.
4 王文标,沈卫峰,张建盛,等.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10(1):568.
5 LongoMbenz B,Luila EL,Mbete P,et al.Is hyperuricemia a risk factor of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 Africans〔J〕.Int J Cardiol,1999;71(1):1722.
6 Wannamethee SG,Shaper A G,Whincup PH.Serum urate and the risk of maj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vents〔J〕.Heart,1997,78(2):14753.
7 Schwertner HA,Jackson WG,Tolan G.Association of bw serum concentration of tilirubin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lin Chen,1997;43(1):1823.
8 林青,熊尚全,许少峰,等.胆红素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5):204.
9 Siow RC,Sato H,Mann GE. Heme oxygenasecarbon monoxide signaling pathway in atherosclerosis:antiatherogeniogenic actions of bilirubin and carbon monoxide〔J〕.Cardiovasc Res,1999;41(2):3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