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10-10 浏览次数:961次
子宫肌瘤为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因为子宫平滑肌的细胞增生而导致的,很多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在查体中发现的,若患者有多个浆膜下的肌瘤,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主要有子宫出血、腰酸背痛、下腹坠胀、白带增多等,在治疗上通过手术将子宫肌瘤剔除。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开腹治疗,单这样会使患者受到较大的创伤,使其不易接受。在医疗技术的发展中,腹腔镜手术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1-2]。选择2012年2 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分别给予不同的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限定入选标准:肌瘤数目≤3个,最大肌瘤直径≤8 cm,肌瘤位于子宫浆膜下,肌层及阔韧带。试验组有53例患者,年龄37~58岁,平均43.8岁,37例患者为单发性的肌瘤, 16例患者为多发性的肌瘤。19例为浆膜下的肌瘤,34例为肌壁间的肌瘤。对照组有41例患者,年龄35~59岁,平均44.2岁,29例患者为单发性的肌瘤,12例患者为多发性的肌瘤。14例为浆膜下的肌瘤,27例为肌壁间的肌瘤。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首先检查患者宫颈的细胞学,若患者有月经异常的症状还要给予诊断性的刮宫,观察期是否有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对其使用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进行常规消毒,并选择膀胱截石的位置,选择四孔法,对患者脐部的下缘或者上缘给予 10 mm的切口,使用穿刺的气腹针进行气腹制造,将腹腔镜置入其中,在内视镜的观察中,进行其他三孔的穿刺,观察患者的大网膜、肝胆肠管是否有异常情况,同时观察腹腔中的粘连情况,并对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进行检查。对于浆膜下的子宫肌瘤,若瘤蒂较细,直接进行电凝切断,并将瘤体摘除。若瘤蒂焦策,需要先切开表面的假包膜,拉出瘤体,再给予“8”字缝合。对于肌壁间的肌瘤,首先切开肌瘤突出的部位,采用穿刺针对子宫肌层进行穿刺,注入10 U的垂体后叶素,将假包膜选择单机电凝进行切开,并选择大抓齿钳牵引、钳夹瘤体,给予电凝止血,并剔除肌瘤,给予肌层的缝合,对剔除肌瘤选择粉碎器进行旋切,并分次取出,同时将瘤腔关闭止血,避免形成死腔,对腹腔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待创面无血后,将气体排空,最终缝合腹壁。 1.2.2 对照组:首先对患者进行宫颈细胞学的检查,若有月经紊乱的现象,要进行诊断性的刮宫,看其是否有子宫内膜的恶化。该组给予开腹手术,选择腰硬联合的麻醉方法,给予消毒铺巾,并采取常规的开腹步骤,认真探查腹腔中的情况,剔除肌瘤后给予缝合,最后关闭腹腔。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4.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具有显著差异,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为(60.2±18.1) min,出血量为(101.2±31.7)ml,排气时间为(18.0±3.2)h,住院时间为(4.0±1.3)d。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80.2±20.3) min,出血量为(137.4±47.2)ml,排气时间为(33.7±4.5) h,住院时间为(7.0±2.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这种疾病较为常见,一般对其选择手术的方法将肌瘤剔除,传统的方法为开腹治疗,会使患者身体受到较大创伤,出血量大,不利于术后身体的良好恢复。目前可以采用腹腔镜的手术治疗,这是一种微创的方法,经研究表明,该种手术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都明显少于开腹手术,而且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都较低,患者选择那种手术方式,要根据具体的肌瘤大小,位置以及数量来进行选择,根据不同的特点来决定手术方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不是所有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也有其自身的手术禁忌证。例如:3 cm以上的肌瘤大于3个,肿瘤直径在10 cm以上,盆腔粘连严重。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时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降低住院时间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减轻患者痛苦。
4 参考文献
[1] 李秋萍,李光仪,黄 浩,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剜出术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8(4):127.
[2] 林力华,柳 岚,刘碧芬,等.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3,22(1):152.
[收稿日期:2014-03-22 编校:潘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