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疗程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及安全性
发表时间:2014-08-04 浏览次数:812次
近年来研究发现,黄体酮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治疗先兆流产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为进一步探讨HCG 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更佳的用药方案及治疗疗程,选择 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在孕周<6周出现阴道流血伴腰酸腹坠症状,按照先兆流产的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104 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34例,年龄21~34岁,平均(25.4±3.2)岁,首次妊娠24例,1次流产史7例,2次及以上流产史者3例;B组35例,年龄20~33岁,平均(26.3±2.9)岁,首次妊娠25例,1次流产史7例,2次及以上流产史者3例;C组35 例,年龄22~34岁,平均(26.8±3.1)岁,首次妊娠24例,1次流产史6例,2次及以上流产史者5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叶酸、Vit E口服,卧床休息,在此基础上均给予黄体酮肌内注射,20 mg/次,1次/d;均给予肌内注射HCG首次10 000 U,后每隔1天使用,5 000 U/次,1周为1个疗程,A组治疗2个疗程,B组治疗4个疗程,C组治疗7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 β-hCG、孕酮(P)水平变化情况,行尿常规、肝功能等检查,观察记录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每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B超检查结果对疗效进行判定,阴道流血、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B超结果显示胚胎发育良好,1个月内无反复,则为保胎成功,否则为失败。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保胎成功率比较:104例患者保胎成功88例,16例为难免流产,保胎成功率为84.62%,其中A组34例患者保胎成功25例,保胎成功率为73.53%;B组35例患者保胎成功31例,保胎成功率为88.57%;C组35例,保胎成功32例,保胎成功率为 91.43%,其中B组、C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χAB 2=2.587, P=0.0462;χAC 2=2.867,P=0.0432),B组与C组保胎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BC 2=0.657,P=1.432)。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hCG、P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 β-HCG、P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血清β-HCG、 P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HCG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类似促黄体激素的作用,HCG的不足可使黄体功能不足,先兆流产患者尿中HCG维持高水平多不会发生难免流产,若HCG下降到2 500 U/L,且持续下降,则流产或死胎的可能增大,HCG下降至600 U/L时则难免流产,据有关文献报道血清β-hCG水平下降可增加流产的可能性,血清β-hCG下降到正常值的两倍时,妊娠不能继续,可发生难免流产[2-6]。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一种常用的保胎药物,与黄体酮联合使用可通过外在补充母体缺乏的性激素,同时刺激母体自发分泌甾体激素,支持妊娠。以往应用HCG治疗先兆流产时,常规剂量为2 000 U/次,近年来研究发现,大剂量HCG用于先兆流产治疗中与常规剂量应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有研究发现,应用大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无新生儿畸形发生,并不会增加新生儿畸形率。研究发现,HCG肌内注射10 000 U 6 h后血浆浓度达到峰值,连续注射可产生叠加作用延长半衰期,大剂量注射能维持体内HCG 峰值,同时能进一步刺激黄体分泌内源性激素,保障妊娠黄体继续。我院本次研究中发现,采用大剂量HCG与黄体酮联合方案,患者治疗后血β-HCG、P均有明显改善,表明大剂量HCG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效果较佳,但有研究表明,长期大剂量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对垂体促性腺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因此,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先兆流产时疗效不宜过长。我院通过比较2个疗程、4个疗程和7个疗程的治疗效果发现,治疗4个疗程的患者阴道出血、腰酸覆坠等临床症状缓解率、保胎率明显高于2 个疗程的患者(P<0.05),与治疗7个疗程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疗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孕周不足6周的早期先兆流产中应用大剂量HCG联合黄体酮方案安全有效,以治疗4个疗程效果最佳。此外,在采用HCG治疗先兆流产时,由于激素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用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和试敏试验,对有心脏病、哮喘、垂体增生、子宫肌瘤及血栓性静脉等情况的患者,不可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治疗。综上所述,大剂量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先兆流产能提高保胎成功率,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4 参考文献
[1] 田秀娟.血清孕酮、β-HCG联合检测和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588.
[2] 孙 燕.大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伍天然黄体酮针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1):80.
[3] 陈春艳.地屈孕酮用于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33(4):607.
[4] 周子球,李少君林 燕,等.间苯三酚与黄体酮联合在先兆流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34.
[5] 覃文周,韦赐秋.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测定在异常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28):5926. [ 6 ] 王 敏. 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临床分析[ J ] . 吉林医学,2011,32(9):1735.
[收稿日期:2014-05-24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