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观察

发表时间:2014-04-09  浏览次数:694次

短PR间期在健康人群和妊娠期女性中均有一定的概率,但是对于妊娠期诊断为短PR间期的女性,可能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性改变,但是同时也是一些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基础,因而及早的对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进行诊断对于临床预防和诊治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妊娠女性心电图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心电图室诊断的妊娠期女性68例(妊娠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年龄20~41岁,平均(26.7±5.2)岁,孕周(6~33)周,平均(10.2±5.4)周。依据孕周长短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妊娠6~23周组30例,妊娠24~33周组38例,同时选取同期非妊娠的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100例,年龄21~42岁,平均(25.8±5.9)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研究对象均采取仰卧位,保持30 min安静状态,通过SE-12Express型(深圳理邦公司)的心电图记录仪进行检测,对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进行描记。走纸速度为25 mm/s,振幅为10 mm/mv。通过P-QRS显示清晰的Ⅱ或者V1导联对PR间期进行测量。短PR间期的诊断标准: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在60~100次/min的正常范围之内,PR间期小于0.12 s,QRS形态和QRS时间表现正常,在其起始部没有预激波,没有继发性的ST-T改变,排除房室交界性心律、经典的预激综合征和窦性心动过速等。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短PR间期的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短PR间期的发生率情况:见表1。

3讨论

PR间期反映的主要是激动在心房内和通过房室结的传导时间,房室结内有进行快速传导作用的特殊传导路径,即房室结内旁道房室结加速的传导。上述研究显示,妊娠晚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中早期、健康对照组。

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孕妇在妊娠晚期的血容量明显增高,对于心肌的负荷明显增大,很容易出现代偿性心率加快。PR间期正常值介于0.12~0.20 s,心率明显加快,PR间期可能相应的稍有缩短。妊娠期的女性机体内分泌变化明显,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增高,很容易出现房室结传导功能性改变,进而促使PR间期明显缩短。②随着妊娠期逐渐增高,机体对于氧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对于缺氧更加敏感,反射性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素浓度明显升高,对于房室交界区的传导速度明显加快,并且减少了高能磷酸键的产生,自主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迷走神经张力失去平衡,降低了迷走神经的张力,此时交感神经的张力占据主导位置,进而对于心电生理稳定造成影响,促使房室结传导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引起房室结传导功能发生一过性的改变,进而缩短了PR间期。③中晚期的妊娠女性,心脏和呼吸肌的工作负荷明显增加,新陈代谢加快,静息时耗氧量会随着妊娠期逐渐进展而持续性的增加,从而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加强对于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尤其是对于妊娠晚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的观察,可以为临床诊治及保持良好妊娠结局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4参考文献

[1]马淑丽,李久民,许志效,妊娠中晚期短PR间期130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0,50(20):71.

[2]江山.妊娠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7):1147.

[3]谢芳,张倩,仝德峰.妊娠妇女短PR间期38例分析[J].心电学杂志,2009,8(5):339.

[4]郑先菊.32例妊娠晚期心电图一过性短PR临床追踪观察[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2,21(1):31.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