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宫腔镜诊治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81例

发表时间:2014-04-08  浏览次数:605次

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是一种多发、常见病,且以良性病变为主,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重,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已给中老年妇女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对该病的诊治。本文笔者就以我院收治的81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采用宫腔镜诊治以及常规手术治疗,旨在探究宫腔镜的临床诊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81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临床诊断分析,均符合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标准,然后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的41例患者中,年龄45~80岁,平均(65.8±1.3)岁,病程在0.5~4.5年,平均(2.7±0.5)年;对照组的40例患者,年龄在48~75岁之间,平均(62.4±0.9)岁,病程1~5年,平均(2.5±0.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治方法: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诊治,即术前3 h将0.2mg的米索前列醇片放置在患者阴道后穹窿内,主要是软化患者宫颈,并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采取膀胱截石位,对患者阴道进行消毒,再将宫腔镜探头深入患者阴道内检查宫腔、子宫、宫底等部位的病变组织,观察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面积大小、病情等,并根据病情行电切手术以及子宫内膜去除术,当病灶比较难清除时,可选择清宫术,并在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防止伤口感染。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

1.3治疗标准痊愈:患者的子宫内膜病变组织完全清除,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好转:患者的子宫内膜病变组织基本清除,病变组织面积减少50%~80%,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无效:未达到痊愈或好转标准[1]。

1.4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5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6.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结果:经宫腔镜诊断,观察组的41例患者中,子宫内膜炎患者13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7例,漏诊2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9.5%,子宫内膜增生5例,误诊1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0%,子宫内膜癌6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经常规诊断,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炎10例,漏诊5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66.7%,子宫内膜增生7例,误诊3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57%,子宫内膜肌瘤4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子宫内膜息肉13例,漏诊3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1.3%,子宫内膜癌6例,误诊2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66.7%。

2.2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经宫腔镜治疗,观察组的41例患者中,痊愈32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且无并发症发生;经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痊愈17例,好转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子宫穿孔2例,阴道出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属于绝经期女性常见病,主要有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肌瘤以及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病症,且由于发病位置特殊,导致临床诊断较难,经常出现误诊、漏诊,增加了疾病治疗的难度,降低了治愈率,对女性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宫腔镜能够深入患者阴道内,对患者子宫内的病变组织观察更加清晰,能够直接取材,降低了取材的误差,从而降低了误诊、漏诊率,使子宫内膜病变组织能够更好地清除,且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赵颂今.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出血宫腔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3(2):1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