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3-21 浏览次数:617次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手术仍是治疗子宫肌瘤最常用的手段,近十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我国取得了迅速发展。近年来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年龄29~53岁,平均44.5岁。所有患者均为已婚,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月经增多、周期延长以及下腹坠胀等,且所有患者均经B超和妇科诊刮等明确诊断,并排除子宫内膜病变、颈管病变以及宫颈恶性病变,其中肌壁间肌瘤26例,浆膜下肌瘤10例,黏膜下肌瘤8例,混合性肌瘤6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且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以及碘过敏试验等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所有患者均行局部麻醉,采用改良Selainger法经皮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4F或5F导管送入左右髂总动脉分叉部成袢,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并进一步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观察子宫动脉的起始、分支和肿瘤的供血血管,然后缓慢注入直径为1~3 mm的明胶海绵颗粒,复查造影证实双侧子宫动脉完全栓塞。栓塞结束后拔出导管、导管鞘,并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防感染,并留置导尿管24 h。
1.3观察指标:手术前后分别对患者子宫和肌瘤体积大小进行测定,其中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计算最大肌瘤体积;并对手术前后的月经周期、持续时间以及月经量等情况进行观察,其中月经量的算法采用术后每个月经周期中所有卫生巾数与术前对比的百分比(术前卫生巾数为基数)。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6.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月经变化情况比较:对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月经周期、持续时间和月经量的比较,手术前后所有患者月经周期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所有患者的月经持续时间和月经量均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子宫和肌瘤大小变化情况比较: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子宫和肌瘤大小均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妇科的常见病,且常见于30~50岁的育龄女性,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且常在体检时偶尔发现,且临床症状与肌瘤位置、大小及有无变性等情况有关。子宫动脉栓塞术是血管性介入治疗的一种,其是在X线透视监视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至双侧子宫动脉,行子宫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将导管注入栓塞物质栓塞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使其供血中断,进而致使肌瘤缺血性坏死、缩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其作为微创技术的一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同时其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并可完整保留子宫[2]。但是由于UAE术没有手术病理证实,因此术前应严格进行适应证的把握,临床认为对于过大肌瘤、怀疑恶变可能、不能除外卵巢病变患者,合并感染以及盆腔炎、阴道炎未治愈患者不建议行UAE[3]。在本组的资料中,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行UAE治疗,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子宫和肌瘤大小显著缩小,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又符合患者保留子宫的心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术前应严格进行适应的把握,以排除禁忌证,提高手术疗效。
4参考文献
[1]曹满瑞,窦永充,房在良,等.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19(7):373.
[2]黄立,陈妍华.子宫动脉栓塞术45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0(10):659.
[3]李广太,杨秀玉.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进展及评价[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37(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