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聚甲酚黄醛溶液治疗宫颈炎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2-11  浏览次数:562次

  宫颈柱状上皮移位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临床表现,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宫颈癌的高发因素。正常情况下,宫颈具有多种防御功能,包括黏膜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是阻止细菌、病毒进入上生殖道的重要防线,但宫颈易受性交、宫腔操作、分娩等的影响,致使抵抗性下降,一旦病毒、细菌感染,易导致宫颈病变,若得不到及时彻底地治疗,可引起上生殖道炎性反应,相继出现不同并发症[1]。宫颈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虽疗程长,但治疗过程中对性生活影响较小,阴道排液、阴道出血及合并感染等情况出现较少,治疗后对宫颈的自身结构影响较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中心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用聚甲酚黄醛溶液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中心妇保门诊就诊、确诊为宫颈炎患者72例,经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排除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均有性生活史,非妊娠期,排除急性生殖道感染,就诊前3个月未采用其他方式治疗,并能定期随访者。按程度分为:轻度30例,中度28例,重度14例。按宫颈柱状上皮移位深度分为:单纯型34例,颗粒型30例,乳突型8例。1.2 诊断标准:根据宫颈柱状上皮移位面积分为Ⅲ度:Ⅰ度(轻度):宫颈柱状上皮移位面积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 Ⅱ度(中度):宫颈柱状上皮移位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Ⅲ度(重度):宫颈柱状上皮移位面积大于整个宫颈面积的2/3。根据宫颈柱状上皮移位深度分为3型:单纯型:宫颈柱状上皮移位表面平坦;颗粒型:宫颈柱状上皮移位表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乳突型:宫颈柱状上皮移位表面增生呈乳突状。1.3 治疗方法1.3.1 药物:德国百克顿制药公司生产的聚甲酚黄醛溶液。1.3.2 治疗时间:月经干净第3天起,1次/周,6次为1个疗程。1.3.3 治疗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后,暴露宫颈,用无菌干棉球檫净阴道及宫颈分泌物,取略大于宫颈柱状上皮移位面的浸有聚甲酚黄醛溶液的纱布湿敷于宫颈表面15~20min。1.3.4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保持外阴清洁,月经时停止用药,用药当天禁止性生活,治疗期间性生活严格使用安全套。1.3.5 随访:疗程结束后,下次月经干净3天复诊,检查宫颈柱状上皮移位情况。1.4 临床疗效评价:①痊愈:宫颈鳞状上皮再生,柱状上皮消失,子宫颈光滑,无自觉症状;②显效:宫颈柱状上皮移位面积缩小50%以上,症状明显减轻;③有效:宫颈柱状上皮移位面积缩小不到50%或柱状上皮移位面积无变化,但柱状上皮移位程度好转,症状改善;④无效:治疗前后宫颈柱状上皮移位面积、程度无变化,症状未改善。

2 结果

宫颈柱状上皮移位程度与疗效关系和宫颈柱状上皮移位类型与疗效关系详见表1、表2。

3 讨论

宫颈柱状上皮移位病因复杂,是一个多原因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脓性、异味等,也可出现血性白带、性交出血、盆腔炎、不孕等疾病,也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好发部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加强,宫颈疾病的发生是可预防、可治疗的[2]。聚甲酚黄醛溶液是一种高酸性物质,毒性极低,选择性地作用于宫颈柱状水平、坏死及病变组织,使之变性凝结,而不影响宫颈鳞状上皮的再生。同时,该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消灭阴道内的病原微生物,并在宫颈表面形成保护性药膜,为宫颈修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聚甲酚黄醛溶液对宫颈组织的影响较浅,对宫颈弹性基本无影响,较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3]。该方法简单、经济、安全、高效,无需特殊设备,患者易于接受,避免了一定程度的物理治疗,值得临床基层医生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67.

[2] 丰有吉,沈 铿.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2-274[3] 卞美璐,陈庆云.子宫颈疾病诊疗常规与禁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4

[收稿日期:2013-11-12 编校:潘宏竹]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