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如何优化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程序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550次

剖宫产手术的指征:①引产失败; ②产程长,胎儿先露下降不满意;③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征象;④头盆不称;⑤巨大儿;⑥臀先露伴骨盆轻度狭窄;⑦高龄产妇;⑧破膜后羊水少、黏稠、粪染;⑨同时存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如糖尿病、慢性肾炎,重度子痫前期等患者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等的患者[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统计分析我院2009~2011年1 836例剖宫产手术患者,该组患者年龄最小16岁、最大46岁。分析其术前访视、术后随访情况,术中配合存在的缺陷,并经质控组讨论。

1.2术前、术后存在的问题:①患者在进出手术室途中,特别是气温较低的季节,感觉寒冷238例,占13%;术后有感冒症状92例,占0.05%;肩背部肌肉酸痛12例,占0.7%。②术前准备在病房安插尿管,患者感觉很不舒服,刺激尿道,行动不便,共1 653例,占90%。③对手术存在恐惧和担心,特别是高危产妇1 579例,占86%。④术后害怕伤口疼痛,翻身怕影响伤口,不能及时哺乳及翻身1 321例,占72%。⑤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手术的患者,术后抬头、卧位不正确,有头疼的并发症2例,占0.1%。

1.3术中配合存在的问题:术后对镇痛泵的镇痛效果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区分及对待子宫收缩痛及伤口痛者1 192例,占65%。术中配合存在的不足之处:①剖宫产患者入手术室的途中及入手术室后未及时行侧卧位,发生倾倒综合征136例,占7.4%;②为患者做麻醉时,剖宫产手术患者不能正确配合体位,有困难者1 102例,占60%;③在寒冷的季节,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患者液体输入量大,患者手冰凉者368例,占20%;④在寒冷的季节,剖宫产手术患者消毒面积大,由于消毒液的挥发及冷刺激,患者感觉特别冷者736例,占40%;⑤术中羊水、血液、冲洗液打湿手术切口周围无菌巾单者276例,占16%;⑥术中冲洗子宫腔的甲硝唑液,冲洗胶腔的无菌生理盐水,术中使用的无菌盐水,未加温者,共1 836例,占100%;⑦胎儿取出时,手术器械摆放不合理,有损伤胎儿的危险6例,占0.3%;⑧医生将新生儿传递组接生人员时,带下手术台上的纱布2例,占0.1%;⑨金属吸引器头前面的小套笼掉入阴道,在关腹时发现1例,占0.05%;⑩纱布垫1张遗留在子宫腔,在关腹腔时发现1例,占0.05%。搬移患者时存在困难826例,占45%;术中使用的可吸收带线缝合针的放置方法不当者36例,占2%。

2方法

经质控组成员及全科护理人员讨论分析,针对剖宫产手术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制定出优化的护理配合程序,具体如下:①常规做好剖宫产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访视工作,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由巡回护士访视患者,增进相互的熟悉程度。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特别是高危产妇的心理护理。②改变患者术前准备在病房导尿的方式,而改在患者进手术室麻醉后导尿。③接患者入手术室时,在平车上口嘱患者左侧卧位,如有困难,在患者腰背部垫一软枕,使其左倾20°~30°。麻醉摆体位时,行左侧卧位。麻醉好后,手术床整体左倾20°~30°。④统一规范剖宫产手术无菌器械桌上的 器械摆放位置及方法。⑤术中使用的无菌生理盐水及0.5%甲硝唑溶液均加温至38℃。⑥加强接生人员的监管,接生包内用的纱布,敷料、器械应与手术用的器械、敷料严格区分,有明显差别。⑦术后教会患者正确对待子宫收缩痛与伤口疼痛的区别。⑧可吸收缝合针线统一正确的放置方法。⑨术中冲洗液、羊水等防止污染手术切口周围的无菌巾单。⑩用双横单提布单法搬运患者,接送患者途中加强保暖措施。

3结果

于2012年1月起进行实施,于2012年12月进行统计分析,随机抽查2009~2011年与2012年患者术后满意度调查表,各500份比较,结果见表1、表2。

表1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例(%)]

分组满意一般不满意观察组320(64)120(24)60(12)对照组480(96)18(3.6)2(0.4)

表2医生满意度调查情况[例(%)]

分组满意一般不满意观察组342(68.4)112(22.4)6(1.2)对照组492(98.4)7(1.4)1(0.2)

4讨论

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前普遍存在着担忧、恐惧心理和缺乏手术配合知识[2]。特别是高危产妇,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35岁以及有其他合并症的产妇,担忧更多。①应有针对性的作好其心理护理,给予其信心,纠正患者的各种误解和担忧,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完成手术。在健康教育中,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得到提高,不良习惯得到改变,在掌握健康知识的基础上,患者自我管理程度增加。②接送患者的途中注意保暖,加强保暖措施。寒冷季节里,消毒液的治疗碗用38℃温盐水加热,使患者消毒时皮肤不感觉冰凉,使用38℃温生理盐水冲洗及用温盐水纱布垫保护子宫,防止子宫损伤和干燥,有利于维护内环境稳定,避免影响子宫收缩的极性、对称性及节律性,预防子宫收缩乏力的发生。③待患者麻醉后进行导尿,减轻患者的紧张与恐惧[2]。剖宫产手术患者在麻醉后导尿,减轻患者导尿对尿路的刺激症状影响其行动不便,能提高患者感觉的舒适度。④统一规范剖宫手术无菌器械桌上的器械摆放位置,加强接生人员的监管,接生包内用的纱布、敷料、器械应于手术用的器械、敷料严格区分,有明显差别,防止混淆,以利于器械的清点和管理,防止异物遗留体腔。⑤用双横单方法搬运患者,避免了患者的拖、拉、拽。卫生部在医院管理评估条例中,把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作为评估的主要内容,因此手术后患者的安全转运是医疗安全的关键一环[6]。⑥无损伤医用缝合针是采用针尾纵向打孔,针线直接连接并经严格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用针线,先进入的针尾激光、纵向打孔连接方式使得针尾直径细于针体,组织损伤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针线对针孔侧壁损伤所造成的针孔感染问题。一次性使用能预防交叉感染,使用方便,严格规定放置方法以后,防止了针体尾部线折断。⑦在产科麻醉中,由于产妇右旋的子宫压迫胶后壁的大血管,会导致约50%的临产期产妇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故有产妇入手术室后即出现心动过速、脸色苍白、血压降低的情况,此时,有经验的手术室护士只需将手术床摇至左倾20°~30°即可缓解此症状[2]。在接患者入手术室及麻醉体位时,嘱患者左侧位,有利于预仰卧位时血压综合征的发生。⑧教会患者正确区分对待子宫收缩痛与伤口疼痛。如伤口允许的情况下,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可行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侧卧位有利于促进子宫恢复到前倾前屈位,并缩短恶露排出时间;而未指导的随意体位则极易导致产褥期子宫后位的发生[5]。

总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护理工作已经成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直接关系着医疗质量的医疗安全[4]。优化的剖宫产护理配合程序,从患者的需要出发,从细节作起,不断完善护理配合程序,更人性化,更科学化,患者、医生的满意度更高,术中术后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7]。

4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吴欣娟.最新手术室临床护理操作细节与护理职业风险防范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

[3]魏云.健康教育对护理子宫肌瘤剔除患者的护理影响[J].吉林医学,2012,11(33):31.

[4]戴冬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基础建设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8):1204.

[5]彭燕,卢丹,朱春云.产妇产后卧姿对子宫复旧的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X):31.

[6]延凤梅,王江滨,张亚仙.颈椎手术患者安全转运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X):26.

[7]姜骞.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12,11(33):32.

[收稿日期:2013-01-21编校:赵英/徐强]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