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别体重Z评分法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的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14-01-15 浏览次数:502次
为研究年龄别体重Z评分法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的评估情况,笔者选择我院收治24 371例早产儿,对其实施年龄别体重Z评分法,探讨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且研究成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6月24 371例早产儿,男14 623例,女9 748例;出生时胎龄平均(31.2±1.3)周,出生时体重平均(1 637±339)g,出生Z评分平均为(0.59±0.69),其中适于胎龄儿(AGA)有19 506例(80.04%),小于胎龄儿(SGA)有4 865例(19.96%)。
1.2 方法:应用相同调查表,分析所选取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其住院时间段内体重变化情况,胃肠营养支持[1] 。于每周末计算产儿对应年龄别体重Z评分,Z评分=(实测体重-该性别该胎龄体重平均值)/该性别该胎龄体重的标准差。分析 AGA、SGA两组早产儿在整个住院时间段内每周Z评分变化趋势。按照出院时早产儿年龄别体重Z评分进行分组:数值≥-2组和<-2组,对两组早产儿每周Z评分改变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出生时的性别、胎龄、体重、Z评分、综合征、结肠炎、败血症、胃肠内部起始营养时间、胃肠内部营养热卡到100 kcal/(kg·d)(1 kcal=4.184 kJ)所需时间、氨基酸起始时间和所需总量、脂肪乳起始时间和所需总量、总热卡到120 kcal/(kg·d)所需时间,均和出院Z分组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
2 结果
按照出生时AGA和SGA住院时年龄别体重Z评分进行比较:出生时AGA产儿为19 506例,4周末减为11 483例,8周末减为1 098例;出生时SGA产儿为4 865例,4周末降至3 985例,8周末降至879例。住院期间通过每周年龄别体重Z评分可知两组早产儿分值都降低的趋势,在同一时段AGA组分值都高于SGA组。早产儿在出院时年龄别体重Z评分≥-2有18 027例, 4周末下降到13 900例,8周末下降至1 275例;Z评分低于-2产儿有 6 344例,4周末减少到4 957例,8周末时765例。产儿出生体重(r=0.56)、出生Z评分(r=0.55)和出院测定的Z分值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初始时肠中营养日龄(r=-0.33)、胃肠中营养热卡值到100 kcal/(kg·d)需要时间(r=-0.32)、总热卡至 120 kcal/(kg·d)需要时间(r=-0.30)、氨基酸起始时间(r=- 0.12)、氨基酸总应用量(r=-0.05)、脂肪乳起始时间(r=-0.12)和出院测定Z评分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败血症几率和出院测定Z分值有明显相关性(P<0.05)。
3 讨论
早产儿特别是胎龄较小、出生体重很轻时,如何保持相对应的生长速度以便更能够与生长发育相适宜,在早产儿生长发育领域中存在较多的争议。而如何评估早产儿生长发育状况也是较为困难的事情。本文选取了年龄别体重Z评分法来统计分析早产儿生长情况,效果显著[2] 。 Z评分也被称做标准差记分法,其方法所得值是受检人员某生长指标的实际测量值/(参考人群所对应指标的平均数值-对应标准差),此数值并无单位,只是表示受检者体格发育状况和其所在位置。现在,此方法在国际上比较通常,能够评估儿童营养状况,能够比较生动地表明受检个体或受检群体的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不同时段和同年龄、同性别者相比较,其所在的动态位置变化情况,属于较为有效的量化指标,但是用于评估早产儿生长发育状况并不多见。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知道,早产不论是 AGA还是SGA,整个住院时间段内Z评分都有减少趋势。根据此结果可以知道,早产儿在整个住院过程中,生长发育和相同性别、胎龄的正常产儿相比较呈现越来越缓慢的状况,此结果符合其他文献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早产儿生长情况分析结果。研究中亦可以知道,出院时所测得的Z评分可以用以对其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而结果显示即使出院时早产儿年龄别体重Z评分属于正常值的Z分值≥-2,但是在整个住院时间段中Z评分依然呈现下滑状态,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此种情况下的早产儿其体重上升情况仍然要继续关注,并未达到让人满意程度[3] 。总之,年龄别体重Z评分对早产儿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其所得分值能够直观性进行观察,方便可行,在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早产儿营养调查协作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早产儿营养相关状况多中心调查974例报告[J].中华儿科杂志,2009,24(1):12.
[2] 孙秀静,余欣庭,王丹华.以年龄别体重Z评分方法评价早产儿住院期间生长情况的临床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5(5):263.
[3] 单红梅,蔡 威,孙建华,等.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183.
[收稿日期:2013-03-25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