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绝经前后体重指数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1-12-22 浏览次数:373次
作者:罗志明,温清霞,范玉华,张宁 作者单位:湛江市霞山妇幼保健院,广东 湛江 524013
【摘要】 目的:研究妇女绝经前后体重指数(BMI)与乳腺癌关系。方法:搜集2001年至2004年10 902例霞山辖区20岁以上妇女妇科病普查及乳腺癌筛查的资料,并对绝经前后BMI与乳腺癌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妇女绝经前BMI>24者,指数越高乳腺癌发生率越高(P<0.01),而绝经后乳腺癌发生率则以BMI 24~25最高(P<0.01)。结论:绝经前后BMI高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乳腺癌;体重指数;乳腺疾病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乳腺癌发生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已跃居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研究乳腺癌与绝经前、绝经后体重指数(BMI)关系,制定高危人群,对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01年至2004年到我院进行妇科病普查及乳腺癌筛查共10 902例20岁以上的妇女的资料,进行分组统计。20岁~组为2 533例(23.2%);30岁~组为3 708例(34%);40岁~组3 533例(32.5%);50岁~组876例(8.04%);60岁~组210例(1.9%);70岁~组42例(0.4%)。
1.2 调查内容
调查采用统一表格及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住址、家庭肿瘤史;个人情况:月经初潮年龄、周期及持续时间、绝经年龄、结婚年龄、生育及避孕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包括甜食、高脂饮食、普通饮食等;测身高体重,计算BMI。
1.3 乳腺癌的检测
应用红外线扫描进行初筛,发现阳性体征或触诊有肿块或患有妇科肿瘤患者,再进行钼钯X光或乳房B超复筛或取活体病理检查或追踪初筛可疑患者手术后的病理报告等进行确诊。
1.4 方法
分别对乳腺癌与绝经前、绝经后BMI的关系进行分组统计。应用标准化率、χ2检验,查P值。
2 结果
2.1 乳腺癌与绝经前BMI的关系
乳腺癌与绝经前BMI的关系年龄
2.2 乳腺癌与绝经后BMI的关系
乳腺癌与绝经后BMI的关系年龄
3 讨论
3.1 高BMI与胰岛素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增加有关,而后者会增加制造乳腺癌的危险性[2,3] 目前针对绝经前BMI与乳腺癌的关系的研究的结果,在不同的国家影响的方式可能截然不同。所以有必要探讨我国的相关资料。本文资料提示绝经前BMI>26组乳腺癌发生率高,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次为BMI 24~25组,BMI<20组与BMI 20~23组乳腺癌发生率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国妇女绝经前BMI高于24的:指数越高患乳腺癌的概率越高,BMI<24则乳腺癌的发病率无差异。所以我国妇女绝经前BMI对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可能与发达国家不同,BMI对乳腺癌的影响可能存在人种的差异。
3.2 绝经后肥胖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国内外的研究对绝经后高BMI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的观点较为统一,本文的资料提示了绝经后BMI 24~25组乳腺癌发生率最高,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次为BMI>26组,BMI<20与BMI 20~23组乳腺癌的发生率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绝经前后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与体内雄激素增高存在密切关系 肥胖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高,与体内性激素改变有关。肥胖脂肪过多将增加雌激素的储存,以及增加血浆中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雌激素持续升高可长期刺激乳房的异常增生(尤其是绝经后妇女),使乳腺癌发病率增高。合理膳食减少肥胖发生将有利于降低乳腺癌发病率。
【参考文献】
[1]Parkin DM.Epidemiology of cancer global patters and trends[J].Toxicol Lett,1988,102~103:227.
[2]Goodwin PJ,Ennis M,Pritchard KI,et al.Fasting insulin and outcome in early stage breast cancer:result of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L Clin Oncol,2002,20:4251.
[3]Suka K,Imai K,Kguchi H,et al.Molecular significance of excess body weight in post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relation to expression of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I receptor and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II genes[J].Jpn J Cancer Res,2001,95:12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