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颈外静脉穿刺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1-07-06  浏览次数:408次

  作者:李仙梅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SHOCK IN MATERNITY BY EXTERNAL JUGULAR VEIN PUNCTURE

  LI Xianmei

  【摘要】目的评价颈外静脉穿刺在抢救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四肢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局部肿胀等指标。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颈外静脉穿刺方便、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时可作为首选。

  【关键词】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妇产科失血性休克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发病急、进展快,如不及时纠正,将造成不可逆损害,甚至死亡,也影响了产科质量。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首要任务是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对于

  李仙梅: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0082

  重度失血性休克常因四肢血管过度收缩,静脉血管塌陷,常导致周围静脉穿刺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因反复穿刺也破坏了周围血管。有时行静脉切开,既费时费力,又增加静脉感染的机会。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笔者认为采用静脉套管针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较容易掌握,穿刺成功率很高,可减

  轻患者因反复多次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休克状态的患者必须争分夺秒抢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颈外静脉穿刺成功,能迅速静脉补液、输血、增加回心血容量及抢救药物快速进入体内,发挥疗效,达到抗休克的目的。因此,尽快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抢救失血性休克甚为关键。我科自2001年3月~2007年3月,对1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18-20号套管针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并与四肢静脉置管对比,认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优于其它静脉。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治疗180例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年龄18~41岁,其中,妇科失血性休克异位妊娠91例、卵巢黄体破裂22例,产科失血性休克胎盘早剥2例、中央性前置胎盘2例,产科出血3例;对照组60例,年龄19~39岁,其中,妇科失血性休克异位妊娠40例、卵巢黄体破裂12例,产科失血性休克胎盘早剥1例、产后出血6例、中央性前置胎盘1例。两组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疾病种类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四肢静脉穿刺置管。

  2方法

  2.1操作方法

  观察组选用18-20号套管针,穿刺者立于患者头顶侧,患者取去枕仰卧位,肩下稍垫起,头尽量转向一侧,颈部呈过伸状态,充分显露颈外静脉走行,穿刺前先压迫胸锁乳头肌后缘中点以下部分,以使颈外静脉上段充分充盈,显露以后以其中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上方皮肤,助手用食指轻压颈外静脉三角处:操作者右手拇指食指持针翼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进针,刺入皮肤后应与静脉方向平行进入血管,见有回血并确定已进入血管后前行1~2 mm,左手固定套管针外套,助手左食指按压导管顶端处静脉,右手缓慢抽出针芯,宽胶布妥善固定,连接输液装置,根据失血量调节滴速,对照组选择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各20例)按静脉置管要求进行操作。

  2.2观察措施

  输液感染发生率,局部肿胀发生率,导管堵塞情况,留置导管时间。

  2.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及四格表精确概率计算法。

  3结果

  3.1两组输液感染发生率比较

  两组均无感染。

  3.2两组穿刺时间、成功率比较见表:

  见表1。穿刺成功率X22=53898(p<001)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3.3导管堵塞、脱落、局部肿胀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1两组穿刺置管时间、成功率比较n(%)

  组别穿刺所用时间(<1 min)穿刺成功率

  观察组n=120118(98.82)115(97.62)

  对照组n=6044(74.14)32(55.17)

  注: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时间比较X21=22.077(p<0.01)

  表2导管堵塞、脱落、局部肿胀发生率比较n(%)

  组别导管堵塞脱落局部肿胀

  观察组n=1200(0)1(0.8)0(0)

  对照组n=605(13.3)7(11.7)11(18.3)

  注:三项比较p<0.01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4讨论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多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在抢救过程中,首先是在短时间内开放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径粗,其血管外径达08~10 cm[1],活动度小,显露容易,便于固定,穿刺成功率高,可显著缩短穿刺时间[2];在置管成功后可在短时间内将所输药液直入右心房,循环干线短,便于临床急救,能迅速恢复有效循环[3]。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开辟了一条既有效、安全又简便的途径。正是由于其血管径粗大,局部置管后对血管壁刺激小,其留置血管的时间延长,穿刺并发症及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4]。笔者临床应用得出了同样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明显优于四肢静脉,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救治过程中,不失为一首选穿刺血管。笔者曾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时行过股静脉穿刺,因股静脉是下肢的主要静脉干,血管较粗,穿刺也较容易,穿刺部位较深,但作为静脉输液通道不易固定、易滑脱、刺穿静脉机会大,出现血肿,临床一般实用于休克、困难采血患者及小儿静脉采血主要静脉管道。在颈外静脉穿刺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以下几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①穿刺时要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且手按压颈外静脉近心端时用力要适度,着力点要小,且必须避开颈动脉窦,以免引起反射性心跳骤停[5];②对意识不清,烦躁者予以制动,防止导管针脱落及自行拔出;③因颈部多系软组织,血管丰富,刺破后易引起血肿,应力争一次成功,一旦形成血肿,给以局部加压止血;④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局部干燥,针眼处用05%碘伏隔日消毒一次,并注意观察有无血肿及疼痛,一旦发现尽快拔除,更换穿刺部位。⑤输液时加强巡视,严防空气栓塞。

  参考文献

  [1]邓汝东,周健洪,汤建华. 颈外静脉套管针穿刺的临床应用[J]. 解剖学研究,2003,25(2)175.

  [2]陈友燕,叶斌,于光发,等.颈外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2003,35(3):160-162.

  [3]郑玉霞,何阳,王清,等.颈外静脉穿刺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Journal of qihar medical college, 2003,24(7)186.

  [4]庞溯槟,郭冬梅,荣国照.等.静脉留置针对血量物理刺激与静脉点关系的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5A):503.

  [5]魏淑英,宋厚明.1例颈外静脉穿刺引起呼吸心跳骤停[J].护理学杂志,1998,3(3):封四.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