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瘙痒症12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4-14 浏览次数:397次
作者:程曼 刘卫国 程义梅 作者单位:071071 河北省保定市钞票纸厂职工医院程曼、刘卫国;黑龙江省甘南县甘南镇卫生院程义梅
【摘要】 外阴瘙痒症是多种外阴阴道疾患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症状,临床上十分常见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笔者对120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外阴瘙痒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 外阴瘙痒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搜集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经常规治疗无效的外阴瘙痒症患者120例,来院后常规询问病史,了解瘙痒的性质程度及既往用药史,妇科检查仔细查看外阴皮损的性质,排除外阴恶变引起的阴痒,查看阴道分泌物的性状,对白带异常者做相关实验室检查。其中合并滴虫性阴道炎16例,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26例,非特异性阴道炎31例,外阴营养不良9例,外阴瘙痒合并外阴大面积溃疡2例,合并阴虱2例,不明原因的外阴瘙痒症34例。发病年龄4~72岁,平均30岁;病程1周~5年,平均15 d。
1.2 治疗方法
1.2.1 病因治疗: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者口服及局部应用制霉菌素7~10 d;合并滴虫性阴道炎者用甲硝唑口服及阴道上药7~10 d,配偶服药5~7 d,同时消毒处理洗浴用具及内裤;非特异性阴道炎加用敏感抗生素,如外用甲硝唑泡滕片1~2片或左氧氟沙星1~2片。连用1周;外阴营养不良加用丙酸睾酮 鱼肝油混合剂局部外用,痒甚者加用氟轻松或尿素软膏,症状严重者可红外线照射每日30 min;外阴溃疡者因就诊前已换用多种抗生素,故应停用抗生素。
1.2.2 中药熏洗治疗:所有病例均给予中药熏洗。基本方剂:苦参30 g,蛇床子30 g,地肤子30 g,白藓皮15 g,黄柏20 g,苍术15 g,龙胆草15 g,土茯苓15 g,百部15 g,苍耳子20 g,川椒10 g。以瘙痒为主症者加用枯矾;以表皮溃疡为主症者减川椒,加大青叶、紫草;外阴营养不良者加用丹参、桃仁。熏洗方法:取上方1剂用冷水浸泡1~2 h后文火煎汤,取汤熏蒸外阴,待汤药温热后坐浴30 min,每日2次,7~10 d为一疗程。外阴溃疡者中药坐浴后创面应用双料喉风散外涂。
1.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及皮损完全消失;好转:症状及皮损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及皮损无改变。痊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
[2] 结果
本组120例中,痊愈101例,占84.2%;好转18例,占15%;无效1例,占0.8%,总有效率99.2%。无效者系外阴硬化性苔藓长期外用皮质激素者。
[3] 讨论
外阴瘙痒症只是许多外阴阴道疾患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症状,可由细菌、病毒、真菌、滴虫等感染,局部营养障碍、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原因引起。临床上单纯西医治疗,需要明确病因,对症下药,否则往往难以奏效,而病因诊断对一些混合感染或皮肤病变不典型的病例往往很困难,治疗颇感棘手。本文6例因外阴抓破后,继发外阴大面积溃疡的病例,曾全身及局部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考虑可能存在细菌、真菌和(或)病毒的混合感染。由于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繁杂,不利于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于非特异性感染,临床用药往往凭施治者的经验,而西医的抗菌谱针对性强,常影响疗效,尤其对细菌、真菌的混合感染,单用一般抗生素,势必加重真菌感染,而对病毒感染则无效。中医认为外阴瘙痒与湿、热、毒、虫有关,本组方中苦参、黄柏、土茯苓、大青叶、白藓皮、龙胆草、蛇床子、百部、苍耳子均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虫止痒之功效,现代研究证明这类中药同时对多种细菌、真菌、滴虫、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川椒、枯矾收敛止痒效果明显;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抗菌谱覆盖面广,增强了疗效,临床应用于外阴皮肤炎症、溃疡、湿疹、牛皮癣及不明原因的外阴瘙痒症等疗效显著;丹参、桃仁活血祛瘀,现代研究证明丹参可扩张外周血管,桃仁有解毒、消炎、镇痛的作用,与上方合用于外阴皮肤慢性营养不良的病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对外阴炎症,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中成药洗剂,不失为方便有效的治疗品种,但应用中草药煎汤熏洗,保证了有效浓度,利用热熏蒸、浸泡的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及毛孔扩张,有利于药物与病灶的充分接触,增加药物的渗透,并且能针对病症来辨证施治,临床证明其疗效明显优于中成药洗剂,尤其是对外阴瘙痒症及合并外阴溃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