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CD44V6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表时间:2010-07-20  浏览次数:373次

  作者:金彩娥 王晓宏 石麒麟 作者单位:313012 浙江省湖州市双林人民医院妇产科(金

  【关键词】 CD44

  CD44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属于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的粘连和解离。CD44V6是CD44的一种变异型,近年的研究表明,CD44V6的表达与多种肿瘤转移关系密切。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6在6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CD44V6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自湖州市双林人民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及湖州市第一医院3家医院1996年2月至2006年10月宫颈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65例。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5μm连续切片,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CD44V6染色。患者年龄32~75岁(平均51.5岁),术前均未行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

  1.2 方法

  免疫组化采用S-P法,所用一抗CD44V6及S-P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以已知阳性切片为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1.3 阳性结果判定

  CD44V6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少数见于细胞质中,以上述部位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反应。每张切片在高倍镜下任意选取10个视野,阳性细胞数>10%判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D44V6在6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见表1。表1 CD44V6在6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略)

  从表1可以看出,6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CD44V6阳性39例(占60%),定位于细胞膜及细胞质,CD44V6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组为73.5%,高于无转移组的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管和/或神经浸润组76.0%,高于非浸润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提高,CD44V6表达呈递增趋势,高、中、低分化阳性率分别为44.4%、59.4%、86.7%,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

  3 讨论

  人CD44基因组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上[1],分为标准型CD44(CD44S)及变异型CD44。标准型CD44代表由多种粘附分子组成的分布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它通过细胞外受体和相关配体结合参与细胞与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粘附。CD44V6是CD44S的变异体,与CD44S基本结构相似,但在细胞膜外区插入了34个由V6变异拼接型外显子所编码的不同序列氨基酸残基,CD44S几乎存在于正常细胞,而CD44V主要表达于肿瘤组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D44V6参与多种肿瘤的侵袭转移[2~4]。Kainz等[3]研究发现CD44V6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血管受累和炎症介质反应有关,表达CD44V6的宫颈癌细胞具有更高的转移能力,CD44V6和预后有关。王悦[4]检测45例宫颈癌组织标本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D44V6的表达与肿瘤肌层浸润的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无关。本研究结果,发现CD44V6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但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脉管、神经浸润组高于非浸润组(P<0.05),高、中、低分化三级宫颈鳞状细胞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59.4%、86.7%,随肿瘤分级提高而表达增强,提示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分级有关(P<0.01),证实CD44V6阳性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更具侵袭性,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CD44V6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在正常组织细胞中存在着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两者相互制约,而一旦发生突变,在表型和功能上出现异质性则会影响CD44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出现CD44的变异。CD44有多种变异体,其中CD44V6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最为密切[5],其作为一种透明质酸酶受体,能与细胞外间质及基底膜的透明质酸结合,调节细胞的运动及形态,同时锚定在宿主细胞外间质及基底膜上。CD44V6阳性细胞更易与毛细血管后小静脉中的高柱状内皮细胞结合,利用淋巴细胞归巢的机制,使细胞发生恶变的早期就在淋巴结中植入、定居和快速增殖。CD44V6阳性表达者更易发生肿瘤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证实了CD44V6参与肿瘤的浸润与转移,可作为宫颈鳞状细胞癌预后评估的一个独立指标。

  【参考文献】

  1 Matsumura Y, Harbury D, Smith J, et al.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malignancy by identification of unusual CD44 geneactivity in exfoliated cancer cells. BMJ,1994,308:609~624.

  2 Joensuu H, Klemi PJ, Toikkaneu S, et al. Glycoprotein CD44 express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urvival in breast cancer. Am J Pathol, 1993,143(4):867.

  3 Kainz C, Kohlber P, Sliutz G, et al . Splice variants of CD44 in human cervicel cancer stage ⅠB to ⅡB. Gynecol Oncol,1995,57(3)383~387.

  4 王悦.CD44V6、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山东医药,2007,47(9):47~48.

  5 Montgomery E, Abraham SC, Fisher C, et al . CD44 loss in gastric stromal tumors as a prognostic marker. Am J Pathol,2004,28(2):168~17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