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孕期免疫治疗对母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6-17  浏览次数:386次

  作者:岳亚飞,石紫云,杨小菊,李银姬,白桂芹,李淑红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行被动免疫或联合免疫治疗对母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 DNA的影响。方法 HBsAg阳性孕妇自孕20周起至分娩前,34例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少量多次肌注(A组),30例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HBVac)肌注(B组),23例不行任何治疗作为对照(C组)。以套式PCR法测定孕妇治疗前、分娩时及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含量。结果 A、B组分别与C组比较,孕妇治疗后PBMC中HBV DNA水平下降率及新生儿PBMC中HBV DAN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孕期被动免疫或联合免疫治疗对孕妇PBMC中HBV DNA无明显影响,亦不能降低新生儿的PBMC中HBV DNA阳性率。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肝表面抗原;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国内外学者对各型乙肝患者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儿的研究[1-4]表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中均潜伏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并可在其中复制,致自身再次急性感染并感染他人,因此减少母儿PBMC被HBV侵犯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孕妇应用以乙肝免疫球蛋白为主的免疫治疗,通过降低孕妇病毒血症水平,成功地降低了新生儿血清HBsAg及HBV DNA,有效阻断了HBV宫内感染[5-6],但对孕妇应用以乙肝免疫球蛋白为主的免疫治疗能否影响母儿PBMC中HBV DNA状态,尚无报道。我们对HBsAg阳性孕妇在孕期行被动免疫或联合免疫预防治疗,以探讨不同免疫方法对母儿PBMC中HBV DNA状态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在我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随访,并在我院分娩的HBsAg(+)孕妇87例,随机分为A组:被动免疫组30例,B组:联合免疫组34例,C组:对照组23例。三组孕妇在年龄、孕产次、分娩时孕周、分娩方式及用药前HBsAg、HBV DNA检出率等方面经均衡检验无明显差异。所有孕妇无肝炎史、肝功正常,无先兆流产、先兆早产及妊娠期高血压病等。该87例孕妇共分娩新生儿88例(其中A组1例为双胎),无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病史。

  1.2 方法

  1.2.1 免疫治疗 A组孕妇分别于孕20、24、28、30、32、34、36周及37周后每周肌肉注射HBIG 100IU一次,直至分娩;B组每次臀大肌注射HBlG 100IU,同时三角肌注射重组乙肝疫苗(HBVac)20μg;C组孕妇整个孕期只随访查体,不予免疫治疗。

  1.2.2 HBV DNA检测 孕妇于孕20周前(免疫注射前)和分娩时采肘静脉血3mL,加150IU肝素抗凝;新生儿出生后24h内(HBIG和HBVac使用前)采股静脉血2mL,加150IU肝素抗凝,分别于抽血后2h之内用比重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常规分离PBMC,用Hanks液洗涤5次,保留最后1次上清100μL,以排除血清HBV DNA污染。分离后PBMC浓度调至6×104/mL,-20℃保存,统一提取HBV DNA。

  采用套式PCR(nPCR)法测定。引物依HBV基因组相对保守的S区自行设计,由中科院上海细胞所合成。PBMC中HBV DNA第1次扩增阳性称为强阳性,第1次扩增阴性而第2次扩增阳性称为弱阳性。用药前强阳性转为用药后弱阳性或阴转,或用药前弱阳性转为用药后阴性定为HBV DNA水平下降。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分析软件,定性资料用χ2检验、校正的χ2检验。

  2 结果

  2.1 新生儿PBMC中HBV DAN阳性率 检测新生儿PBMC中HBV DNA,A组35例新生儿(其中1例双胎),11例阳性,阳性率为31.4%;B组30例新生儿,6例阳性,阳性率为20%;C组23例新生儿,8例阳性,阳性率为34.8%。A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71,P>0.05);B组与C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χ2=1.464,P>0.05)。

  2.2 孕妇PBMC中HBV DNA水平变化 分别检测各组孕妇治疗前及分娩时PBMC中HBV DNA,分娩时A组HBV DNA水平下降8例,其中1例为强阳性转为弱阳性,7例为弱阳性转阴,下降率为75%;B组HBV DNA水平下降6例,1例为强阳性转为弱阳性,5例为弱阳性转阴,下降率为38.4%;C组HBV DNA水平下降2例,均为弱阳性转阴,下降率为13.3%。A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823,P>0.05);B组与对C组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χ2=0.365,P>0.05)。

  3 讨论

  Shimizu[7]观察3例血清HBV DNA(-)、PBMC HBV DNA(+)孕妇所娩4例新生儿中有2例在生后3个月内发展为急性肝炎。李淑红等[8]用巢式PCR检测25名HBV DNA(-)、PBMC HBV DNA(+)孕妇的新生儿,血清和PBMC HBV DNA(+)2例,仅血清HBV DNA(+)2例,仅PBMC HBV DNA(+)4例。认为HBV感染的PBMC可作为载体引起HBV母婴传播。其机制可能为孕妇被HBV感染的PBMC,于孕期通过胎盘渗漏和游走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或母亲PBMC中的HBV在胎盘处复制并感染胎盘,HBV进人胎儿血液,使血清HBV DNA阳性,并感染PBMC,使PBMC中HBV DNA阳性。PBMC中HBV DNA阳性已作为新生儿宫内感染的一项指标[9],是免疫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011]。因此,减少母儿PBMC感染是降低人群HBV感染率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对HBsAg阳性孕妇在孕期行被动免疫或联合免疫预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孕妇PBMC中HBV DNA阳性例数的变化,及对新生儿PBMC中HBV DNA阳性率的影响。发现A、B两组分别与C组比较,新生儿PBMC中HBV DAN阳性率亦无明显差异,孕妇治疗后PBMC中HBV DNA阳性下降率无明显差异。表明孕期被动免疫及联合免疫治疗对孕妇PBMC中HBV DNA无明显影响,不能降低新生儿的PBMC中HBV DNA阳性率。这可能为,HBIG虽可中和母血中的HBV,降低HBV病毒血症水平,但不能进入细胞内,对PBMC内HBV无效,HBV感染的PBMC仍可进入胎儿。虽然自孕20周起,HBIG即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其获得抗HBs,但是对已感染的PBMC内HBV亦无效。

  新生儿体内HBV感染的PBMC不同于各类乙肝患者和孕妇,其感染机理如何尚不清楚。孕期使用HBIG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12],但能否通过大幅度降低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而降低胎儿PBMC感染率,如在孕早期开始,大剂量使用HBIG是否可降低新生儿PBMC感染率,仍值得进一步探讨,而抗HBs的可能致畸作用亦不能忽视[13]。

  柯昌征等[14]研究发现拉米夫定对血清和PBMC中HBV DNA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李端等[15]观察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扰素浓度<500u/mL,拉米夫定浓度<300μmol/L时,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基本无抑制作用,认为正常治疗剂量的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对早期胚胎发育无影响。这为以后进行在孕期应用干扰素及拉米夫定以降低孕妇及新生儿PBMC感染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郭海波,吴晓蔓,郭锐. 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 [J]. 中国医师杂志, 2004,6(7):925926.

  [2]杨晓静,邹雄,王立水. 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BV DNA含量及其意义 [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119(4):214218.

  [3]Mei SD, Yatsuhashi H, Parquet MC, et al. Detection of HBV RNA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HBsAg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J]. Hepatol Res, 2000,18(1):1928.

  [4]Torii N, Hasegawa K, Joh R, et al. Configuration and replication compet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from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nd patients who have recovered from acute selflimited hepatitis [J].Hepatol Res, 2003,25(3):234243.

  [5]李小毛,施敏风,杨越波,等.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传播的研究 [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 10(1):6366.

  [6]岳亚飞,李银姬,张树林.孕妇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0,3(1):35.

  [7]Shimizu H, Mitsuda T, Fujita S, et al. Perinatal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caused by antihepatitis Be positive maternal mononuclear cells [J]. Arch Dis Child, 1991, 66(6):718721.

  [8]李淑红,岳亚飞,归巧娣,等. HBV感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母婴传播中的载体作用 [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12(9):22292231.

  [9]王素萍,徐德忠,问永平. 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感染状况及意义的研究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23(增刊):101104.

  [10]Lazizi Y, Badur S, Perk Y, et al. Selective unfesponsiVeness to HBsAg vaccine in newborns related with an in utero passage of HBV DNA [J]. Vaccine, 1997, 15(10):10951100.

  [11]孟金来,岳亚飞,张树林. 子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新生儿免疫接种的影响 [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 37(3):136138.

  [12]岳亚飞,杨晓菊,张树林,等.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15(9):547549.

  [13]张树林,岳亚飞,门伯嫒,等.母亲HBsAg/抗HBs状态与新生儿先天畸形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J].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1994,15(3):235240.

  [14]柯昌征,陈悦,龚作炯,等.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PBMC内HBV DNA的动态变化 [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4,14(4):197199.

  [15]李端,国永平,徐德忠,等. 抗HBV药物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J]. 中国公共卫生, 2003,19(7):77677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