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尿酸水平的变化

发表时间:2012-02-20  浏览次数:432次

  作者:李永东,刘丹,张慧洁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内蒙古 包头市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SUA)浓度的变化,探讨上述因子对AMI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AMI组)30例和正常人30例(正常对照组)做对照研究。正常对照组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AMI组分别于发病后24h、2周抽取静脉血6ml。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炎症因子,SUA等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发病24h后血清IL-6[(114.66±25.74)pg/ml比 (238.11±102.08)pg/ml]、IL-10 [(17.68±3.33) ng/ml比(22.84±12.36)ng/ml]、CRP [(3.27±1.25)mg/L比(24.51±19.46) mg/L]、SUA [(252.76±50.70)μmol/L比(379.50±122.90) μmol/L]、IL-6/ IL-10比值[(6.70±1.99)比(13.94±10.03)]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10,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它们共同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 心肌梗塞,白细胞介素类,C反应蛋白质,尿酸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hanges of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interleukin-6 (IL-6), IL-10,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uric acid (SU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nd explore effects of above factors on AMI.Methods: A total of 30 AMI patients (AMI group) and 30 healthy people (normal control group)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Serum concentration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SUA of all cases were detected.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 serum levels of IL-6 [(114.66±25.74) pg/ml vs. (238.11±102.08) pg/ml], IL-10 [(17.68±3.33) ng/ml vs. (22.84±12.36) ng/ml], CRP [(3.27±1.25) mg/L vs. (24.51±19.46) mg/L], SUA [(252.76±50.70) μmol/L vs. (379.50±122.90) μmol/L] and ratio of IL-6/IL-10 [(6.70±1.99) vs. (13.94±10.03)]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n 24h after onset in AMI group (P<0.05~0.01).Conclusion: Serum levels of interleukin-6, 10, C-reactive protein and uric aci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at the onse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ll of above parameters may be take part in the incid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 words: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erleukins; C-reactive protein; Uric acid

  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1]。白细胞介素(IL)-6是一种具有多种效能的前炎性细胞因子,IL-10是体内合成的重要的抗炎性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是细胞因子诱导肝细胞产生的急性期蛋白,是一种敏感的炎性标志物;血尿酸(SUA)亦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本研究目的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IL-6、IL-10、CRP、SUA浓度的变化,进一步了解上述因素对AMI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收住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CCU室的AMI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AMI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2.47±6.55)岁。AMI诊断标准:胸痛时间超过30 min,心电图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或伴有异常Q波形成,心肌酶学标志物含量明显升高。另选同一时期正常人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9.33±6.18)岁,作为正常对照组。 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以下情况:(1)感染性疾病;(2)肿瘤及免疫性疾病;(3)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血栓性疾病;(4)近期内创伤及手术;(5)风湿性心脏病及扩张性心肌病。

  1.2 血清标本采集

  AMI组于发病后24h及2周采集静脉血6ml,同时采集正常对照组静脉血6ml,室温下静置半小时,予3000r/min离心10 min,留取血清于-20℃保存备用。

  1.3 血清IL-6、IL-10、CRP、SUA水平的测定

  采用放射免疫平衡法测定IL-6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IL-10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Trinder法测定SUA水平,常规生化方法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白细胞计数(WBC)。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等方面相匹配;FPG、TG、TC等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AMI组WB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AMI组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的IL-6、IL-10、CRP、SUA水平、IL-6/IL-10水平比较

  AMI后24h及2周血清IL-6、CRP、SUA水平,IL-6/IL-10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MI后24h上述指标亦明显高于AMI后2周的(P<0.05)。血清IL-10水平AMI后24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心梗后2周相比虽有增高,但差别无显著性(P>0.05)。见表2。表2 两组各参数的比较

  3 讨 论

  IL-6主要是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它能刺激肝脏细胞合成CRP,其水平反映了机体的炎症状态。本实验结果显示AMI后24h时IL-6水平明显高于AMI后2周(P<0.05),AMI后24h及2周的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AMI的发生过程是一个炎症反应的过程。IL-6不仅可诱导肝脏急性期蛋白的产生,还可诱导肝脏产生血浆纤维蛋白原,促进血栓形成,故IL-6水平的升高进一步提示炎症反应与AMI的发生、发展有关[2]。

  研究表明外源性给予IL-10能有效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说明IL-10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抗炎作用,为一种代偿性保护因素[3]。本实验结果表明,在AMI早期(24h),AMI组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至2周时IL-10水平下降至接近正常对照组,提示IL-10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其可能机制及根据为:体外实验发现IL-10可使单核/巨噬细胞由不规则形变圆,贴壁功能降低,还能抑制粘附分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其次临床研究表明IL-10可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活性,调节细胞因子平衡,抑制白细胞粘附到血管内皮细胞,抑制IL-6、IL-8等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而起到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明确AMI发生时两者的平衡状态,本研究观察了IL-6/IL-10的比值变化,结果显示AMI 24h及2周时其比值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AMI早期的明显大于AMI晚期的,显示在AMI发生后的病理状态下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IL-6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的同时,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也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够,不能维持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状态,不足以抵消IL-6对血管心肌产生的损害作用。CRP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其浓度与疾病的炎症过程密切相关[4],是炎症准确客观的指标。本实验发现AMI组血浆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尤以AMI发生的早期(24h)为著(P<0.01)。CRP与外周血WBC呈正相关,提示在排除其他引起CRP水平升高的情况下,CRP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冠状动脉内的炎症水平,揭示炎症反应的存在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CRP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心血管产生损伤作用:(1)CRP与脂蛋白结合,由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的膜攻击复合物(C5b-9)导致血管内膜损伤;(2)单核细胞、粒细胞均有CRP受体,CRP与其表面的受体结合,产生新的细胞因子,直接造成血管损伤;(3)血浆中CRP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E选择素等粘附分子的表达,加速了炎症细胞进入血管内皮,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实验证实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含有较高的尿酸结晶[5]。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越重,SUA水平升高越显著,冠状动脉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越重。本实验结果表明,AMI组S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与国内刘文娴等报道相符[6],而且观察到SUA水平于AMI 2周明显低于AMI 24h,呈下降趋势,提示SUA水平的变化,反映了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和心肌细胞缺血损伤,SUA与AM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有:(1)尿酸是通过黄嘌呤脱氢酶或黄嘌呤氧化酶降解的嘌呤形成的一种弱酸,无生理功能,在体内不能被分解也不能被利用,血中尿酸浓度增高,容易析出尿酸微结晶,尿酸结晶直接沉积于动脉壁而损伤动脉内膜,引起动脉硬化,激发炎症反应;(2)尿酸盐可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增加冠状动脉栓塞的可能;(3)尿酸可能反映体内氧化能力的增强,因为在心肌缺血和再灌注中黄嘌呤氧化酶作用加强[7],尿酸形成增多。本研究结果表明AMI后血清IL-6、IL-10、CRP、SUA水平升高,IL-6/ IL-10比值增大。IL-6、IL-10、CRP、SUA水平的变化共同参与了AMI的发生和发展,IL-6/ IL-10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可能是影响心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而提示我们:通过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将可能减少AMI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Hansson GK.Inflammation, atherosclerosi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N Engl J Med,2005,352(16):1685-1695.

  [2]程 辉,蔡 鑫.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2):218-220.

  [3]陈 艺,陈良万.转染人白介素-10基因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4):349-353.

  [4]吴 帆,孙利强,刘宗芳,等.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Ang-Ⅱ、TNF-α及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8-9.

  [5]邵继红,沈 霞,李东野,等.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关系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2): 180-183.

  [6]刘文娴,吕树铮,陈立颖,等.血浆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2000,8(3):105.

  [7]李淑玲. 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2):38-3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