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腺癌组织uPA与PR表达及其相关性
发表时间:2010-05-26 浏览次数:361次
作者:李月梅,张惠君,王蓁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3 妇科; 放射科
【摘要】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18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增生过长组)及10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内膜癌组)uPA和PR的表达。结果 内膜癌组uP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增生过长组及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χ2=60.632、16.009,P<0.01、0.05);PR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增生过长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2.592、4.948,P<0.01、0.05)。增生过长组与对照组uPA和PR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uPA表达阳性率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及淋巴结的转移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χ2=3.863~39.162,P<0.05、0.01)。内膜癌组PR表达阳性率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χ2=9.134~31.433,P<0.01)。内膜癌组uPA和PR蛋白表达阳性率呈负相关(r=-0.713,P<0.01)。结论 uPA高表达和PR的缺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分析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孕激素类;受体;免疫组织化学;尿纤溶酶原激活剂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妇科肿瘤的20%~30%,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上升趋势[1,2],侵袭和转移是造成子宫内膜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解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孕激素受体(PR)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uPA、PR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联系,本文对10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uPA、PR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1月~2006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石蜡标本108例,病人年龄44~74岁,平均52岁。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0)手术病理分期标准:Ⅰ期38例,Ⅱ期39例,Ⅲ期26例,Ⅳ期5例;组织学分级:高分化(G1级)39例,中分化(G2级)28例,低分化(G3级)41例;肌层浸润深度>1/2者46例,≤1/2者54例,无肌层浸润18例;无淋巴结转移78例,有淋巴结转移30例。所有切片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未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对照组15例(增殖期内膜8例,分泌期内膜7例),来自于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脱垂行子宫切除的病人,年龄40~55岁,平均50.3岁。增生过长组18例,其中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各6例,年龄39~61岁,平均49岁。
1.2 方法
uPA和PR表达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所有标本均常规经40 g/L 中性甲醛固定,逐级乙醇脱水,石蜡包埋,用AS 325转轮式切片机(英国SHANDON公司)以3 μm 厚切片,抗原修复(抗原修复液为pH 6.0的枸橼酸缓冲液), 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一抗分别为1 ∶100 稀释的uPA兔抗人多克隆抗体和1∶80 稀释的PR兔抗人多克隆抗体。uPA兔抗人多克隆抗体和PV6000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PR兔抗人多克隆抗体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阳性对照用已知阳性片;阴性对照省略一抗,以PBS 代替。采用双盲阅片法。
1.3 结果判定标准
uPA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膜(质),PR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核。二者表达以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得分之和进行评估。染色强度: 无染色为0分,弱阳性染色为1分,中等阳性染色为2分,强阳性染色为3分;阳性细胞百分率:无阳性细胞为0 分,阳性细胞数<25%为1分,阳性细胞数25%~50%为2分,阳性细胞数51%~75%为3分,阳性细胞数>75%为4分。以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和≥2为免疫反应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和q检验、Pearson 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组织中uPA和PR的分布
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过长组织中,uPA分布于内膜表面上皮、腺上皮细胞膜及血管基底膜上,间质组织与胞浆未见表达,细胞着色浅,染色较均匀。内膜癌组织内膜表面上皮、腺上皮细胞膜上仍有分布,但癌细胞染色深,且着色呈明显不均一性;胞浆中亦有染色,相对较浅;间质组织中的某些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亦有染色。PR表达于胞核, 显微镜下可见阳性细胞胞核呈棕黄色,细胞浆内无染色, 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过长组织中,细胞着色深,染色较均匀, 内膜癌组织细胞染色深浅不一。
2.2 不同子宫内膜组织uPA和PR表达的比较
内膜癌组uP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增生过长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60.632、16.009,P<0.01、0.05),增生过长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病人PR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增生过长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χ2=72.592、4.948,P<0.01、0.05),增生过长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uPA与PR阳性表达及其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χ2=4.948~72.592,P<0.05
2.3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uPA与P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uPA表达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9.386,P<0.01),其中Ⅰ期与Ⅱ、Ⅲ~Ⅳ期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q=8.154、22.139,P<0.01),Ⅱ期与Ⅲ~Ⅳ期间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q=5.45,P<0.05)。uPA表达阳性率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 39.162,P<0.01),其中G1 级与G2级、G3级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q=5.635、40.806,P<0.05、0.01);G2级与G3级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q=7.137,P<0.01)。子宫内膜腺癌肌层浸润>1/2者,其uP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浸润≤1/2者(χ2=6.835,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uPA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转移者(χ2=3.863,P<0.05)。
PR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31.433,P<0.01),其中Ⅰ期与Ⅲ~Ⅳ期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q=22.52,P<0.01);Ⅰ期与Ⅱ期、Ⅱ期与Ⅲ~Ⅳ期间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q=3.788、3.604,P>0.05)。PR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9.518,P<0.01),其中G1 级与G2级、G3级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q=8.184、23.218,P<0.01);G2级与G3级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q=7.137,P<0.01)。子宫内膜腺癌肌层浸润>1/2者,其PR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浸润≤1/2者(χ2=9.134,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PR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无转移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336,P>0.05)。见表2。
2.4 子宫内膜癌组织uPA与PR表达的相关性
72例uPA阳性表达子宫内膜癌中,PR阳性表达38例;36例uPA阴性表达子宫内膜癌中,PR阳性表达29例,uPA和PR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r=-0.713,P<0.01)。
表2 子宫内膜癌组织uPA与P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略)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属于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影响其预后和疗效的主要因素是癌细胞的浸润转移。研究表明,uPA在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7],细胞分泌的无活性尿激酶原(prouPA)在纤溶酶、组织蛋白酶B、组织蛋白酶L等的作用下,可活化成双链有活性的uPA,uPA与细胞表面uPAR结合发挥作用。uPA与uPAR结合后,将uPA浓集于细胞表面,与uPAR结合的有活性的uPA反过来又激活细胞表面的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纤溶酶,随后纤溶酶就开始降解肿瘤细胞外基质和基膜,进而引起肿瘤的浸润和转移。OSSOWSKI等[8]研究证明,uPA作用系统与肿瘤转移有因果关系。TAPONECO 等[9]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定性测定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uP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内膜相比,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uPA表达呈渐进性升高。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增生过长组比较,内膜癌组uPA表达明显上调;内膜癌组uPA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手术病理分期越晚、分化越低、肌层浸润越深及淋巴结有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病人组织中uPA表达越高。与孟丽等[10]报道uPA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结果一致。提示uPA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蛋白水平上检测病人uPA可区分肿瘤良、恶性及判断是否有转移,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的目的。
孕激素在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PR阳性与孕激素治疗有效率呈正相关。孕激素只有和PR结合才能发挥作用,PR的存在为孕激素治疗所必需的条件,是较好的观察内分泌治疗反应的指标。大量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P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或缺失现象。本研究显示,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PR分布呈从多到少的量变过程,内膜癌组PR表达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手术病理分期高、肿瘤分化好、无浸润或肌层浅浸润者PR阳性率高;反之则PR阳性率低。提示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部分细胞受体丧失了对性激素的识别功能,由性激素依赖性转化为非依赖性的去分化特征,当肿瘤恶性程度达到一定阶段就会失去PR。因此,PR水平的高低在评估预后及临床内分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均有重要意义。
总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是一个许多因子参与的渐进的复杂过程,uPA和PR的作用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uPA与PR之间是否有联系的报道较少。何萍青等[11]研究结果表明,uPA在乳腺浸润型导管癌组织的表达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毛晓丽等[12]应用Westernblot和RTPCR在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了经孕激素处理前后的子宫内膜癌细胞中uP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孕激素通过与核内PR结合对uPA及其mRNA表达产生抑制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uPA的表达与PR呈负相关,提示在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转移中uPA与PR作用相互拮抗,uPA对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有抑制作用。提示在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治中,若将uPA和PR联合应用作为肿瘤标志物,能更全面地评价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情况,对于判断其预后和指导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及综合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GHAFOOR A, J EMAL A, COKKINIDES V,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for African Americans[J]. CA Cancer J Clin, 2002,52(6):326341.
[2]COVENS A, BRUNETTO V L, MARKMAN M, et al. Phase Ⅱtrial of danazol in advanced, recurrent or persistent endometrial cancer: 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J]. Gynecol Oncol, 2003,89(3):470474.
[3]戴淑真,郭慧方,王言奎,等.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 mRNA及P16 蛋白的表达[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39(4):407409.
[4]马爱荣,崔竹梅,戴淑真,等. S100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齐鲁医学杂志, 2004,19(6):477480.
[5]葛伟平,齐卫红,兰晓明. Rb 和rasP21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J]. 齐鲁医学杂志, 2005,20(2):139141.
[6]BKERE A, LEAPERD J. Th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systems in colorectal cancer: relationship to tumour pathology Eur[J]. J Cancer, 2003,39(7):981988.
[7]SCHMITT M, HARBECK N, THOMSSEN C, et al. Clinical impact of the plasminogen activation and target for therapy[J]. Thromb Haemost, 1997,78(1):285296.
[8]OSSOWSKI L, REICH E. Antibodies to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 human tumor metastasis[J]. Cell, 1983,35(3Pt2):611.
[9]TAPONECO F, CURCIO C, GIUNTINI A, et al. Expression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urokinase an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 in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and cancer [J]. J Exp Clin Cancer Res, 2001,20(2):239246.
[10]孟丽,山蜂,刘相萍,等. 子宫内膜癌组织uPA 和PAI1mRNA表达及其意义[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44(3):241244.
[11]何萍青,丁锦华,朱虹. 尿激酶型纤溶蛋白酶激活剂在浸润型乳腺癌中高表达的临床意义[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10(3):252254.
[12]毛晓丽,朱艳. 孕激素在子宫内膜癌中治疗中的作用[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6,16(3):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