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女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2-17  浏览次数:464次

  作者:李运乐  作者单位: 山东东平,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了解女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 对98例患者(男52例、女46例)进行男女比较分析。结果 女性心肌梗死发病年龄晚于男性8年,病死率女性22%、男性1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女性心梗具有发病年龄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同时雌激素水平变化对女性心梗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女性,心肌梗死,并发症,雌激素

  心肌梗死在中老年中是常见且危重的疾病之一,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心梗的发生发展更具特点。为了解女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防治效果,笔者将选择本院2008—2010年连续收治的98例(男52例、女46例)进行男女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患者(男52例、女46例)为2008-2010年本院收治的病例,均按统一表格填写就诊原因、心梗易患因素、并发症、梗死部位及死亡原因、死亡人数分类进行登记,计算病死率。心肌梗死的诊断系根据病史、心电图及血清酶学变化。

  1.2 方法

  全组男女病例根据年龄分为四组:50岁以下,50~55岁,55~60岁,60岁以上。女性分别相当于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和老年期。内容包括:易患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史、家族史),临床症状(典型、不典型)、梗死部位(前、侧壁,下、后壁,前壁+下后壁,无Q波梗死),严重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及死亡主要原因、死亡时间等。

  1.3 治疗

  男女两组均采用心梗常规治疗,男性组有8例实行了溶栓治疗,女性组因发现时间较迟,仅2例实行溶栓治疗。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分析

  见表1。表1 一般结果分析比较

  2.2 女性心梗发病年龄较男性迟

  女性55岁以下者7例,占15%;55~60岁者13例,大约占28%;60岁以上老年患者26例,占57%左右。男性55岁以下者16例,占31%左右;55~60岁者22例,占42%左右;60岁以上老年患者14例,占27%左右。女性平均年龄64.5(43~88)岁,男性平均年龄为56.4(28~87)岁,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晚约8年。

  2.3 就诊原因

  女性因牙疼就诊4例,纳差、呕吐8例,头痛、失眠2例,呼吸急促2例,背痛、腰痛2例,其余为胸痛,不典型症状占40%左右。男性牙疼1例,背痛、腰痛2例,胳膊腿痛2例,头痛、心慌4例,眩晕2例、其余为典型胸痛,不典型症状占21%左右。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2.4 易患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和家族史等与男性无明显差异,均系心梗易患因素,需指出的是,女性3例未绝经患者均有上述易患因素。绝经系女性心梗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组55岁以下的7例心梗患者有4例系早期闭经。见表2。表2 心梗易患因素

  2.5 梗死部位

  女生前侧壁心梗多于男性,24例,高达52%左右。可能女性患者多由左前降支受累,导致前壁心梗。有报道女性在绝经期及以前多发生有前、侧壁范围,绝经后无明显差异。

  2.6 并发症

  女性与男性比较在心梗的多种并发症中,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心衰18例,心源性休克21例,各占40%和46%;男性各占29%和30%。女性并发心律失常比例小于男性,女性8例,占比17%;男性12例,占比23%。

  2.7 病死率

  发病4周内病死率,女性为10例,比例高达22%左右,男性仅6例,占11%左右。主要死亡原因、死亡距离发病时间女性与男性相似。见表3。表3 男女病死率比例

  3 讨论

  心肌梗死在欧美属常见病、多发病。在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是50岁以上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在世界属低发区,但近年来,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女性心梗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女性心梗具有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的特点。文献报道:通常女性发病晚于男性10~15年,50岁之前女性冠心病发病率很低,就是55岁之前也较少发生,但55岁之后女性心梗的发病率迅速增高,65岁达高峰,大约持续10年左右,75岁后慢慢下降。因为女性心梗的高危对象几乎全是老年人,所以相对男性患者,病情复杂且严重,多与其他疾病合并存在,在病因及诱因上往往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常常是多个心血管疾病并存,使得其在进入老年后患病率迅速增高,预后不乐观,容易并发休克、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等,故而救治难度大,病死率也高于男性。女性心梗前心绞痛多为新近发生型和恶化型,临床症状不典型。本组女性不典型症状就有18例,占40%左右。早期症状多为胸闷、头痛、头晕、腰背痛、呼吸不畅或胃肠道症状,但缺乏典型心梗的症状——剧烈胸痛,因此,女性更易被误诊和漏诊。报道显示,大约有半数以上的女性心梗患者在发病时未能得到及时诊治。而对于男性患者,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未得到诊治,尽管愈来愈多的临床医生知道女性心梗症状不典型,仍常因个人主观而忽略女性。如果女性知道自己是高危群体,可主动提醒医生,是否该做进一步的检查,尤其糖尿病对于女性心梗杀伤力大于男性。有专家研究得出,有糖尿病的男性得冠心病的风险是没有糖尿病男性的2倍,而有糖尿病的女性得冠心病的风险是没有得糖尿病的4倍,至于高血压,对女性影响更大。最新研究指出,女性高血压盛行率逐年增加,尤其是60岁以上,女性超过男性。亚洲地区比非洲地区严重,女性是男性的2倍多,其次,吸烟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组女性有吸烟史者22%,虽低于男性,但仍高于女性人群,应提高警惕。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女性冠心病的发生与内源性雌激素的变化有关。女性一旦早期闭经,则心梗发病率明显提高,女性这种特点可能系雌激素与脂肪代谢有关。因为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亦为血栓形成的基础。在一般人群中,闭经后血脂显著增高,雌激素缺乏是动脉硬化不可避免的结果。因为雌激素能促进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分泌,可将胆固醇载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以对抗动脉硬化的形成。雌激素还使含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最多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分泌降低。闭经后雌激素下降,所以心梗发病率明显增高。总之,早期闭经特别是有心梗易患因素的女性发生心梗的机会较一般女性为高,并发症多。鉴于雌激素对防止女性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有益作用,已有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HRT),并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之一曾被提出。然而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有一定关系,不同时期应用雌激素防治冠心病的效果与不利作用的不同,雌激素的应用与冠心病的防治需要心内科、妇科及内分泌科的共同研究。综上所述,女性心梗较男性有更多特点。在这个老龄化加速的年代,老年人更要注意预防心梗的发生。其防治原则为50岁后加强心脏的相关检查,对自身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救治,以阻断病情进展,降低病死率。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