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超声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长期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5-05 浏览次数:387次
作者:曲海龙,王秀荣,孟 珍
【关键词】 卵巢巧克力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14%。保守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但疗效差、副作用大;而手术切除创伤大、复发率高。目前对于卵巢巧克力囊肿,采用介入治疗已较为多见。但对其长期疗效报道相对较少。为了进一步提高介入超声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疗效,我院自1998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改进的介入治疗新方法,穿刺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86例,经长期随访复查2~5年,取得更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年龄20~46岁,平均33岁,未婚4例,不孕症7例。共97个卵巢巧克力囊肿,其中双侧性11例,手术后复发3例。囊肿直径≤3.0cm 10个,3.1~5.0cm 66个,>5.0cm 21个。
1.2 方法 应用HDI5000彩超仪,普通腹部探头,使用日本BD Angiocath牌16GA、5.25IN、1.7mm×133mm的EV针,配用塑料延长管。排除多发性巧克力囊肿病例(不多于2个),术前行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于月经干净后5~7天进行治疗,穿刺前经腹部常规超声检查,依据病变位置选择经腹壁或经阴道路径穿刺。术野常规消毒、局麻,探头外套无菌塑料薄膜,在超声实时导引下进针,快速突破囊壁至中心区后固定。抽吸囊液,囊液黏稠者,注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抽吸,直至抽出液澄清,抽尽后注入无水乙醇置换2次(确保乙醇浓度),之后依据囊腔容量,注入抽出液量的1/3~1/2的无水乙醇,持续保留药物作用10~20min后抽吸干净后退针。术后1、3、6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1年一次,随访最长达3年,最短为1年。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1年内囊腔消失;有效:1年内囊腔直径小于原1/3;无效:囊腔直径大于原1/2以上。
1.4 结果 97个囊肿均一次穿刺成功,抽出暗褐色黏稠液体,治疗时间为40~90min。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经1~3年随访,治愈87个(89.7%),有效8个(8.2%),无效2个(2.1%),总有效率97.9%。
2 讨论
卵巢巧克力囊肿,主要病理表现为:异位内膜组织随卵巢内分泌的功能而变化,呈周期性出血及其周边组织纤维化而形成囊性粘连性包块。异位于卵巢表面最为常见,部分病例累及双侧卵巢及其他部位。超声图像可见异位囊肿壁较厚,内侧壁欠光滑,囊内为细密点状回声。本病在妇科腹部手术中约占5%~15%,在不孕症的腹腔镜检查中,约有12%~40%的发生率。本病手术切除困难,复发率较高。长期以来,临床治疗以性激素疗法为主。无论是早期的雄激素、孕酮的周期疗法、假孕疗法,还是后来采用的假绝经疗法,及近几年来的三苯氧胺、米非司酮及激素类激动剂等各种药物治疗,均具有副作用大、效果差、费用贵、用药时间长等问题。部分病例由于难以忍受,最终选择手术治疗。但术后易粘连且复发率高,使以后治疗变得更加棘手。而介入性超声的发展,只要在确切冲洗干净囊腔条件下,并注入足够量的无水乙醇、保留足够长时间,使囊内壁得到充分、完全的固化,达到囊壁内膜上皮细胞的蛋白质完全彻底脱水、凝固,囊腔出现无菌性的粘连、闭合。相关文献报道的介入超声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其近期疗效较为满意,但远期疗效报道不多。由于治疗方法及用药技术的不同,疗效有较大差异。总结本组病例,有效率高达97.9%,是对该病治疗方法改进的结果,其疗效非常满意。可见,应用超声导向穿刺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掌握好适应证、禁忌证,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可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取得满意的长期治疗效果。该法确实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实用的微创治疗的先进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250200 山东章丘,章丘市人民医院超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