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4-21 浏览次数:416次
作者:司徒仪 徐莉 作者单位: 1 510120 广东广州,广东省中医院 2 510095 广东广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的疗效及其作用途径。方法 将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按2∶1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内美通对照组,经过6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后比较两组2年妊娠率及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2年累积妊娠率为50.0%,对照组为33.3%,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可能不通过影响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水平而发挥作用。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疗法;免疫球蛋白;活血化瘀;补肾活血;不孕,女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影响育龄妇女生育能力重要因素之一,约30%~58%的不孕症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为30%~50%。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的发病率高且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众多学者为攻克这一难题,做了大量深入研究。有学者观察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包括体液免疫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改变,从而导致不孕的发生。补肾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取得一定疗效,本文拟从体液免疫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中药作用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卫生部1993年颁布《中药新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选择广东省中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科1999~2002年EMT不孕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0例,内美通对照组15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25岁,平均30岁;其中病程最长10年,最短6个月,平均2年;病情属轻度7例,中度17例,重度21例;其中共有29例通过腹腔镜或剖腹手术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他16例为临床诊断;合并子宫腺肌病6例,占13.3%;原发性不孕29例,占64.4%,继发性不孕16例,占35.6%;脑力劳动者34例,工人3例,无职业者或自由职业者8例。两组的年龄、病情和病程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测定方法 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于经前1周各抽取静脉血5ml,如无月经来潮则按推算日期进行。静脉血清IgA、IgG、IgM水平的测定,采用速立比速法测定。
1.3 用药方法 补肾活血治疗组:排卵前以莪棱胶囊(由广东省中医院制剂室提供)6粒,tid,排卵期及排卵后服补肾活血方,日1剂,经期停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补肾活血为汤药,处方:菟丝子、川断、桑寄生、丹参、白芍等。用基础体温和B超监测排卵指导服药。对照组:内美通(英国罗素优克福公司生产,规格每粒2.5mg),月经第二天开始,每周服2粒,连服6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 经方差齐性检验后,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组间采用独立变量检验,组内前后采用配对检验。
2 结果
血清IgA、IgG、IgM的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G含量在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免疫球蛋白含量差异无显著性;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自身前后对照差异亦无显著性。提示中药补肾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与西药内美通同样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无影响。
表1 治疗组、对照组免疫球蛋白变化的比较 (略)
3 讨论
梁雪芳等[1]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补体C3、C4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亦有升高趋势,说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的亢进。同时除IgG外,与盆腔炎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说明其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程度与炎症相近。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和内美通对照组在治疗前后IgG、IgA、IgM水平无变化,两组IgG、IgA、IgM水平均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与李祥云[2]的报道一致。有研究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gA、C3、C4水平均明显升高,运用丹那唑后见IgG水平下降[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经过治疗后的变化在两篇文献中结果有所不同,本研究亦未发现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在治疗前后发生变化,但总的趋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亢进的体液免疫功能通过中医或西医治疗后呈下降趋势,但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这可能与IgG、IgA、IgM为非特异性指标,与多因素影响有关,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或由于本研究取材于血清,指标受全身状况影响。免疫荧光检测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子宫内膜IgG、IgA沉积阳性率较高[4]。这些免疫攻击可造成内膜功能受损,影响内膜容受性而致不孕。补肾活血中药能提高受孕率,是否通过调整局部生殖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减少免疫复合物在子宫内膜上的沉积,改善生殖内环境,从而增加受孕率的目的有待于今后在腔镜的帮助下对局部盆腔生殖内环境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梁雪芳,司徒仪,冉青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4):283.
2 李祥云,刘健,胡晓梅,等.补肾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中医杂志,1997,38(5):292.
3 朱关玲,张绍芬,李大金,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上海免疫学杂志,1996,16(3):155.
4 胡珊,史常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机理.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6,23(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