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撕裂40例
发表时间:2010-04-28 浏览次数:422次
作者:王爱枝,景雪珍,唐淑娟
【关键词】 子宫切口撕裂
子宫切口撕裂,是剖宫产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自横切口剖宫产术广泛应用以来,由于该手术对麻醉效果要求高,如果麻醉效果不佳,腹直肌紧张,使腹直肌间隙相对狭窄,限制了子宫切口的暴露,取头时易出现切口撕裂并娩头困难。子宫下段形成的程度、术者的手法以及胎儿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撕裂现象的发生。为了避免发生此类损伤,本文对我院40例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我院2000年6月~2005年11月施行横形剖宫产术1826例,其中头位1715例,臀位97例,横位14例,共发生子宫切口撕裂40例(2.19%),孕妇年龄22~40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4例。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取子宫下段腹膜反折,下段形成好可取腹膜反折下约0.5~1.0cm,打开腹膜反折分离,切开子宫肌层约1cm,暴露羊膜囊,刺破羊膜囊,吸净羊水后插入两示指向两侧偏上分离至足够娩出胎儿之长度。
2 结果
2.1 切口撕裂与胎方位、先露下降程度和宫口扩张程度的关系 在胎方位中以枕后位子宫切口撕裂率最高,占67.5%。与枕前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枕横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的先露下降中,术中因胎头大,胎头已嵌入骨盆深固定者,取头困难,子宫切口撕裂率最高,明显高于先露高浮和先露衔接者(P<0.01)。宫口扩张6~10cm者切口撕裂率明显高于宫口扩张0~3cm或4~5cm者(P<0.01),见表1。表1 子宫下段切口撕裂与胎方位、先露下降程度及宫口扩张程度的关系
2.2 切口撕裂与胎儿大小、子宫下段形成、麻醉效果的关系 结果显示胎儿体重<3500g撕伤率较低,>4000g以上的胎儿,子宫切口撕裂率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子宫下段形成差,子宫切口撕裂率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切口的撕裂明显与麻醉效果有关,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详见表2。 表2 子宫下段切口撕裂与胎儿大小、子宫下段形成、麻醉效果的关系
3 讨论
3.1 切口撕裂的原因 1826例横形剖宫产术,有40例发生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为2.19%,子宫切口撕裂最常见横形撕裂,向两侧可延至阔韧带,纵行撕裂向下可至宫颈、阴道穹隆或阴道上1/3,累及宫颈旁甚至阴道壁的血管丛,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其中导致子宫下段环形撕裂的原因:子宫下段肌肉分为三层,外层为纵行肌,较薄;中层肌肉最厚,随着孕期的增加,子宫下段的扩大,中层肌纤维向两侧拉开,使之接近于环形;内层肌肉为环肌,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容易沿环行肌纤维撕裂[1]。因头盆不称、胎儿>4000g以上、子宫畸形、子宫肌发育不良、子宫下段形成差、过度试产、胎头已嵌入骨盆深部,子宫下段受压缺血、水肿、拉长、变薄、组织脆弱,极易发生子宫切口撕裂。为预防子宫切口撕裂,有效的方法应采取提胎肩后,术者将胎头转为枕前位再娩出。
3.2 切口撕裂的预防 密切观察产程,提高阴道检查质量,及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避免过度试产。发现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头不能如期下降等异常情况时要积极查找原因,确系头盆不称者应及时施行剖宫产术[2]。术前必须判断麻醉效果,综合考虑胎儿大小、胎方位及下降情况等因素,估计取头困难是麻醉效果不佳时可考虑采取古典式切口,尽量避免子宫切口撕伤。对撕裂的切口要按解剖关系正确对合后缝合,注意切口处血管有无活动性出血,若有应及时缝扎止血。对于产程延长、子宫下段菲薄者,不应剪开膀胱腹膜反折,于其上方1cm处做横切口,以避免推膀胱腹膜反折时引起子宫下段静脉出血。
【参考文献】
1 尚宝兰.新式剖宫产术娩头困难168例临床分析.广西医学,2005,27(1):110-111.
2 林远铿,龙昌军,罗礼贤.剖宫产术子宫切口严重撕裂28例分析.临床误诊误治,2005,18(4):270-271.
作者单位: 452470 河南登封,登封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