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27  浏览次数:429次

  作者:张咏梅 作者单位:313300 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囊肿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的明显增高,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亦成为一种新型的妇科急腹症而引起人们重视。作者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1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16例,同期收治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03例,发病年龄19~45岁。1例未婚,4例继发不孕,12例有痛经史,10例有人工流产史。

  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围月经期发病10例,性交后发病3例,排卵期、妇检后、排便后发病各1例。所有患者均以突发性下腹痛为主诉,伴恶心、呕吐9例,肛门坠胀感9例,发热4例。16例均有下腹部压痛,12例有反跳痛,5例有移动性浊音,无血压下降及休克表现。

  1.3 妇科检查 1例未婚患者因转移性下腹疼痛以急性阑尾炎外科急诊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腹腔巧克力样积液转妇科手术,15例术前妇科检查宫颈举痛明显,盆腔触及包块11例,压痛明显,盆腔痛性结节7例。

  1.4 辅助检查 15例经B超检查均提示盆腔包块及积液,积液大小不等;后穹窿穿刺11例,抽出巧克力样液体7例,血性液体2例,穿刺阴性2例;外周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基本正常,血象升高12例;血尿HCG均阴性。

  2 结果

  2.1 术前诊断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9例,卵巢囊肿蒂扭转5例,黄体破裂、急性阑尾炎各1例,首次确诊率56.3%。

  2.2 治疗情况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腹腔内巧克力样液体100~800ml,囊肿约4~8cm,囊壁均见破口,大小不等;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生育要求而决定,11例行囊肿剥除术,4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1例行全子宫加患侧附件切除术。

  3 讨论

  3.1 病因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系异位内膜在卵巢皮质内生长,周期性出血,以至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异位囊肿大小不一,一般直径<5~6cm,囊肿张力大,囊壁厚薄不匀,易反复形成小的破裂,破裂后囊内容物刺激局部腹膜及卵巢成炎性反应,导致卵巢破裂处与周边组织粘连,使卵巢固定在盆腔内活动受限。如较大的囊肿由于外力或自发形成较大的破口,多量囊内容物流入盆腹腔,则可形成腹膜刺激症状,引起急腹症[2]。

  3.2 诊断依据 发病时间多为月经期或月经后半期,本组有4例为外力(性交或妇检)后发病,临床表现为突发性下腹痛,部分伴恶心、呕吐、肛门坠胀感,无停经及阴道流血现象;腹部体检患者腹膜刺激症明显,移动性浊音部分阳性,无明显失血性休克表现;妇科检查扪及盆腔包块及痛性结节,且盆腔包块活动差,压痛明显;B超提示盆腔包块和盆腔积液,包块囊壁较厚,粗糙不平,囊内有细小的絮状光点,为其声像特点;后穹窿穿刺抽出巧克力样液体即可确诊;既往有痛经病史更可协助诊断。

  3.3 鉴别诊断 (1)卵巢囊肿蒂扭转:因体位改变而突发的一侧腹痛,妇检可触及明确的附件包块,蒂部压痛,无明显腹膜刺激症,有时症状极为相似而误诊;(2)黄体破裂:排卵期突发性腹痛,妇检盆腔包块不明显,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3)异位妊娠:根据停经、阴道流血、腹痛及内出血症象,血尿HCG阳性可以鉴别;(4)急性阑尾炎、急性盆腔炎:根据腹痛特点、后穹窿穿刺抽出脓液或脓血性液体及适当的辅助检查可以鉴别。

  3.4 治疗 诊断明确后应首选手术治疗。手术目的:去除病灶,分离粘连,恢复正常解剖结构;术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病变范围、生育要求和个人意愿决定;手术种类包括保守性手术(保留生育功能)、半根治性手术(保留卵巢功能)、根治性手术。在治疗上作者认为:(1)手术时机的选择:如患者急腹症明显,破裂时间在24~48h内,则行急诊手术;如破裂时间超过48h,腹痛缓解,或者盆腔包块粘连明显,有手术损伤周边组织可能的,可先药物保守治疗,待局部反应消退后手术治疗,以降低手术难度和损伤程度[2];(2)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和技术的日趋成熟,对早期患者及不孕症患者尽量争取腹腔镜手术;(3)手术应尽量切除内膜异位病灶,保护正常卵巢组织,对难以切除干净的内膜异位病灶,术后加用药物治疗以维持手术疗效。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7~365.

  2 薛凤霞.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3):14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