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12-16 浏览次数:438次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钦英 作者单位:河南尉氏,尉氏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摘要】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00例产妇,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米索)组和缩宫素组各100例,两组年龄孕周高危因素经统计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米索组胎儿娩出后立即口服或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600 μg,缩宫素组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20 u,再静滴缩宫素20 u,分别观察两组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的差异。结果 米索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米索能有效促进子宫收缩,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失血量超过500 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据我国妇产科死亡原因的首位[1]。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因此积极防治宫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产妇死亡的关键。为预防产后出血我院应用米索前列醇(米索)增强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收到良好效果, 本文对我院200例产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200例产妇随机分为米索组100例和缩宫素组100例。米索组平均年龄(26.1±0.5)岁,平均孕周(38.2±1.5)周。剖宫产50例,高危因素:双胎16例,巨大儿47例,羊水过多6例,妊高征15例,产程延长9例,前置胎盘7例;缩宫素组100例,平均年龄(26.9±0.1)岁,平均孕周(38.1±1.3)周。剖宫产49例,高危因素:双胎15例,巨大儿48例,羊水过多7例,妊高征16例,产程延长8例,前置胎盘6例。两组平均年龄、孕周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给药方法与出血量计算 米索组在胎儿娩出后即口服或舌下含化米索600 μg,缩宫素组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20 u,静滴20 u,产后排净羊水后按压宫底,排出宫腔积血及阴道积血。出血量使用容积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比较 见表1。经比较产后两组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 2.2 米索组的各指标监测 对米索组应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产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用药前后变化,经比较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米索是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E衍生物,能兴奋子宫肌,抑制宫颈胶原的合成,扩张和软化宫颈的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早孕流产,米索对晚期妊娠子宫的收缩作用也得到证实。该药用药方便且口服吸收良好、见效快。20~40 min血药浓度达高峰,但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为90 min,米索75%由肾脏排出,15%经肠道排泄。8 h内肾脏完成排泄量50%[2]。因米索有增强子宫收缩频率和幅度的作用,用于治疗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效果显著。由于半衰期长达90 min,作用持续时间长,故可预防产后出血。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产后应用米索能快速促进子宫收缩,对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 米索优点可口服、舌下含化、阴道和直肠给药[3],具有应用范围广、给药途径多、用药方便的特点。给药后吸收快,吸收后快速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副作用小,不引起血压升高,在高血压患者中可代替麦角新碱[4],尤其适用于妊高征疾病患者。 米索预防产后出血作用:产后出血仍然是目前产科主要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子宫收缩乏力又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的90%[5]。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可使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张,产程延长、体力消耗过大、妊高征、前置胎盘均可引起子宫肌水肿或渗出,从而影响子宫缩复功能,以上均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成功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预防及制订适时正确的治疗方案。多年来临床应用缩宫素加强宫缩给药量到40 u后,继续使用其效果已不明显。而米索具有给药方便、吸收快、作用快的优点,使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且对缩宫素治疗无效者用药后阴道出血得到控制,说明米索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优于缩宫素,是一种预防产后出血较为理想的药物,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应用前景:减少产后出血,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和子宫复旧,从而降低产妇病死率,对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米索能快速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其应用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4. 2 黄瑾,顾美皎.前列腺素药即药物动力学与产科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妇科杂志,1997,13(5):275. 3 张建平.妇产科药物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9. 4 翁梨驹,前列腺素与引产.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265. 5 黄洁敏,骆一凡.产后出血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