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
发表时间:2009-09-14 浏览次数:465次
作者:王瑞芬 作者单位:015000内蒙古临河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妊娠 子宫肌瘤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05例,年龄25~40岁,平均29岁;其中初孕妇80例,经产妇25例。 肌瘤发现时间:孕前发现13例(12.3%),孕期发现67例(63.7%),剖宫产术时发现25例(23.8%)。 肌瘤部位及类型:浆膜下肌瘤23例(21.9%),肌壁间肌瘤58例(55.2%),混合型(浆膜下+肌壁间)16例(12.5%),黏膜下6例(5.7%),宫颈肌瘤2例(1.9%),肌瘤直径1~15cm。 终止妊娠方式:4例早孕时因担心肌瘤增大影响胚胎发育而行流产。阴道分娩30例,肌瘤直径均≤7cm且不影响产程,对于肌瘤未作处理,71例行剖宫产,其中65例同时行肌瘤剔除术,6例因肌瘤部位特殊未做剔除(3例位于宫颈,3例位于宫角)。 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取同期65例正常剖宫产术与65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作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经统计学软件SPSS1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166±82.0ml对195±88.0ml。手术时间51±13.0分钟对59±19.0分钟,P>0.05)。 病理结果:65例中50例为子宫肌瘤,12例为红色变性,3例为玻璃样变。 讨论 超声诊断子宫肌瘤有较高的准确性,还可动态观察妊娠过程中子宫肌瘤的变化。 妊娠与子宫肌瘤的相互影响:子宫肌瘤对生育能力的影响与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宫腔形态有关,子宫黏膜下肌瘤及致宫腔变形的肌壁间肌瘤可引起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降低,也可引起妊娠并发症的增加如早产、难产、产后出血、剖宫产率的增加。Lef-Toaff[1]利用超声连续监测妊娠期间子宫肌瘤发现:在妊娠早期,不论原有肌瘤大小,仅有约一半肌瘤在形态上发生显著变化,多数会保持不变或有所增大;妊娠中期,直径2.0~5.9cm的肌瘤多保持不变或有所增大,直径6.0~11.9cm的较大肌瘤则逐渐变小;至妊娠晚期,基本上肌瘤大小保持不变或有所缩小。较大的肌瘤内部由于缺乏有效的雌激素受体,从而使得雌激素的作用减低,这可能是较大的肌瘤在妊娠中能够保持不变或有所缩小的原因[2]。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及处理:肌瘤直径3~8cm经保守治疗全部维持至足月。对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最好在妊娠5个月之前施行。 分娩期和产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较小肌瘤不阻碍产道者,可经阴道分娩,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多数人认为如果肌瘤不阻碍产道可以考虑阴道分娩。在产程中的处理包括注意先露高低和胎方位及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难产和纠正难产。产后处理包括加强子宫收缩药物的应用以及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的观察。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产后出血重在阻断和预防。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影响子宫复旧,在产褥期有导致感染及晚期产后出血的可能。治疗措施除了加强宫缩外还包括抗生素的应用。 剖宫产时子宫肌瘤的处理:并非所有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都是安全的,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剖宫产术中剔除肌瘤时应注意:①开始肌瘤剔除术前,应用缩宫素,确保子宫收缩状态良好。②在切开肌瘤包膜时,注意留下足够的浆膜层以备缝合后的浆膜化,找对瘤体与包膜间的层次,减少出血。③缝合时避免留下死腔,最后缝合浆膜层以防术后的黏连。本组说明只要选好病例,术中、术后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剖宫产术时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1 Lev-Toaffas,Coleman B G,Leiomyomas in pregnancy;Sonographic study.Radiology,1987,164:375-380.
2 杨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诊治新概念.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5,6(3):163-164.